[宋] 罗与之
束担出荆扉,征尘染敝衣。
人怜双鬓改,我悟半生非。
抱璞今谁诉,知音古亦稀。
寻思无一可,吾道欲安归。
下面是根据您的要求生成的宋代诗人罗与之《束担》原创赏析:
束担出荆扉,征尘染敝衣。 人怜双鬓改,我悟半生非。 抱璞今谁诉,知音古亦稀。 寻思无一可,吾道欲安归。
这首诗的主题是人生感悟,通过描绘一个普通农夫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首联“束担出荆扉,征尘染敝衣”,通过简单的场景描绘,展示了农夫的形象和处境。“束担”表示农夫挑着重重的担子出门,暗示了生活的艰辛。“荆扉”则指农夫的住所,表明了他的身份和生活环境。而“征尘染敝衣”则形象地描绘了农夫在艰辛的生活中,衣衫已经被灰尘染污。这两句诗既写出了农夫的艰苦生活,也暗示了他内心的感受。
颔联“人怜双鬓改,我悟半生非”,这句诗表明,虽然生活的艰辛让人双鬓斑白,但农夫自己却从这种生活境况中感悟到了生命的真谛,觉得过去的一切都不是真正属于他的东西。“人怜双鬓改”是一个巧妙地反讽,象征着作者生活的困顿与坚韧性格的统一,悲凉处境与顽强精神的统一。这种精神上的觉醒和领悟,是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深刻反思。
颈联“抱璞今谁诉,知音古亦稀”,这一句承上启下,对上句进行了解释和引申。“抱璞”是农夫内心的真实写照,他有着朴实无华的内心世界,但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他却没有地方诉说自己的心声。“知音古亦稀”则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知音的渴望。人生如此艰难,需要有人理解、有人同情。这样的情感诉求是深切而真实的。
尾联“寻思无一可,吾道欲安归”,最后的两句诗表明了作者对人生的无奈和困惑。“寻思无一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反思和困惑,他认为自己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值得留恋的了。“吾道欲安归”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未来的迷茫和困惑。他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面对未来的人生,如何找到自己的道路。
总的来说,《束担》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普通农夫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虽然生活的艰难让人双鬓斑白,但农夫自己却从这种生活境况中感悟到了生命的真谛。诗中的每个句子都包含着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寓意,值得我们仔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