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展转》宋罗与之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罗与之

《展转》原文

邮亭彻夜听秋怕,展转藜床直到明。

月白霜轻寒剪剪,筑成万里客愁城。

现代文赏析、翻译

展转

宋 罗与之

邮亭彻夜听秋怕,展转藜床直到明。

月白霜轻寒剪剪,筑成万里客愁城。

宋代的诗人罗与之善于通过典型的生活细节来抒写内心忧愁,并借助具有鲜明个性的景物来刻画形象。“展转藜床直到明”诗人寄居他乡,彻夜难眠,孤寂地坐在藜床边,倾听着秋夜的杂声。此时明月当空,素雾蒙蒙。乍起的轻寒之风,把窗外篱下的白杨树梢吹得窸窣作响,象阵阵凄凉的金属刮剪声。诗人以此表现出万里他乡孤枕难安的情景。这种典型的生活细节打动了读者的心弦。愁人总是要入眠的,然而在这样一个“展转”难眠的夜晚,诗人却用了“筑”字来写“客愁”。这个字是十分形象生动的。“筑”本是一种击弦乐器,取其与“客愁”的音响相近吧。诗人把抽象无形的“愁”化为具体无象的“筑城”,构思新颖,使人仿佛置身其中。这是罗与之的独到之处。

诗的最后两句还显得颇为空灵,如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着力追求情景的交融。它包含着诗人丰富的感情和悠远的想象,有很美的艺术境界。从这境界里听出诗人的羁旅之愁和飘泊之苦。诗人在外漂泊时局促不安的心绪,仿佛就随着篱下筑成的万里“客愁城”扩展开去,弥漫到万里之外。他乡听秋,本是自古诗人常常描写的题材。在宋末,由于朝政日非以及亡国之祸的即将到来,许多诗人也纷纷把笔锋寄托在吟咏秋光秋景之中。他们一方面借此抒发忧国忧民的怀抱;另一方面也是在这种局势下寻找短暂的精神安慰罢了。这首《展转》小诗虽意在抒写个人愁思,但把个人之愁与国愁联系起来,却是相当深刻的。

罗与之是一位南宋诗人,他生当宋末,曾参加过抗元斗争,是一位爱国志士。他的诗风质朴苍劲,这首小诗表现了他诗歌创作的深沉隽永、含蓄委婉的一格。

现代译文:

在驿亭中彻夜听着秋声心里感到害怕,

辗转不安地躺在藜床边直到天明。

月光皎洁霜气微微秋风吹得如剪剪。

愁绪像筑起的一座万里城笼罩心房。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