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李新
白发柳夫子,政是柳州孙。
谭经能解颐,经纶出其门。
彼美苍梧士,纫服得兰荪。
抽身朱墨间,初知儒者尊。
报国直以人,不类一饭恩。
山中多散材,著意采蟠根。
以下是按照要求写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此诗开篇点题,以柳州先贤自比,赞友人知儒学之尊贵,亦见其得柳州前辈教泽之深。诗中写友人谈经讲学、诲人不倦的场景,亲切地描述了他如何在书斋中培育桃李,又在田间地头为农民排忧解难,同时刻画了朋友深沉稳健的性格和优国优民的胸怀。这首诗像一组镜头,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教育在当时农耕社会中的重要地位,给人一个较完整的印象。
“白发柳夫子,政是柳州孙。”以柳州先贤自比。赞友人知儒学之尊贵。“谭经能解颐,经纶出其门。”友人谈经讲学、诲人不倦的场景跃然纸上。“彼美苍梧士,纫服得兰荪。”描述了他如何在书斋中培育桃李。“抽身朱墨间,初知儒者尊。”刻画了朋友深沉稳健的性格和优国优民的胸怀。
“山中多散材,着意采蟠根。”是诗眼。象征朋友会得风气之先,领导学林。“报国直以人,不类一饭恩”,慷慨而言,期望友人发挥儒者传道的作用。揭示了一个潜台词:就全国来讲有许多政教风化不必依靠府库金钱布施;教导人民对统治者的优抚(一饭)也能起到深远的作用。诗人作此诗送友人去道州讲学时在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前后,正当绍兴和议之后,主战派势力受到排斥或压制的时候,作者送友人的怀抱乃显得可贵。全诗流露了作者的耿耿忠心、拳拳爱心。没有古人抬轿子捧臭脚的味道,同时似乎使人看到了那个具有风采内蕴的时代痕迹和作品深度。诗人表示不惜把自己这条朽木充栋梁的精神抱负国民经济(散材自谦)意义非凡!同时好像揭示出一项宝贵历史真迹而变得格外的难能可贵。由于前面通过柳夫子迂腐不堪的具体细节深深烙着当时的历史时代痕迹(表达正直的人同时承受来自不同阶级或阶层的各种压迫而积聚于心的大量怨愤而感人肺腑的艺术力量)使之包蕴着一个欲当栋梁的大政治家必定崭露才华的真实形象(着意采蟠根),而且栩栩如生地摆在我们面前供我们品味欣赏,呼之欲出跃然于纸上!所以通过这种表达手法给诗的意境美渲染得十分温馨美丽。这可以说是一首改革战乱关系把酒言欢的作品。表达了人生自古谁无死和死后名在羔羊室的感想;透露出中国古时诗人都死于宰猪刀下的普遍现实情况也与事实大相径庭;再说死于非命又何以收功!强调于治乱兴衰之际时难著述阐扬才能显得尤为重要等主观意愿表达渴望以教育兴邦的思想感情;以及以此慰友人及自己于九泉之下而聊以自慰的客观效果!所以作者以柳夫子自比为友人壮行色而抒发自己的抱负和志向。
这首诗的艺术手法更是别具一格:开篇用典、铺叙中行比兴,糅比兴、叙事与抒情为一体而且环环相扣生动感人堪称精妙。第一小节描绘;第二小节刻画心理动态以史讽今呼应开头中的开篇入味较有弹性富于感!真正展现了朴素的北派山水诗艺风采!
译文:
白发苍苍的柳先生啊您是柳州的继承者,您谈经明理能使人们脸上露出笑容。您从师学习治理国家的策略大有收益,从师学习治国安邦的学问都出自您的门庭。苍梧多出贤士多么美好啊您象兰草和荷花生长在山野之中。脱离繁琐的公务走进书房时才知道儒者的崇高地位无人能同。儒者报效国家的方法正直、正当靠人才使国家太平,不至于因一顿饭的好处而感激恩情。山中生长着许多有才干的人材,您要留心采集那些盘根错节的老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