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李新
风琴牛笛难度曲,早韭晚菘谁当肉。笔端画饼不得饱,汗少熬鸡浑未熟。三年楮叶太劳力,八尺鼓围竟空腹。遥遥华胄犹龙孙,皎皎白驹挚空谷。头风岂无草檄愈,酱瓿正须太玄覆。供书小吏腕几脱,免冠毛颍仍秃。年来轧思倒挽牛,逃虚僧社高如秋。乞身得此清凉国,不减人间万户侯。
下面是我根据这首诗歌,分析给的一首赏析文章:
在悠扬的风琴声中,牛背上吹着短笛,这样的生活让人淡忘了肉的味道。笔头上的饼画得再美也不能填饱肚子,汗出得少就难以炖鸡,鸡肉还未熟透。三年的抄书生涯太辛苦,八尺的鼓围竟然是空腹。你是那遥远的华族的后裔,如同那匹皎洁的白马,在空寂的山谷中驰骋。头风之痛,也许需要一种草药来治愈,酱碗之器正需要你那伟大的《太玄》来填满。一个勤于笔耕的书生手腕几欲脱臼,毛颖和冠冕之累得以解脱。近年来忙于寻求清谈的雅趣,避世高僧的生活如同秋天般清凉。假如能够得到这样一个闲适的地方,你的人生,不亚于那万户侯的地位。
这首诗写的是李新悠闲、自足的田园生活。李新在宋时是个普通士人,他的生活虽然清苦,但有丰富的精神生活。他自得其乐地过着这样的生活,并且不以此为苦,反而觉得是一种清凉的世界。这从他自诩为“轧思倒挽牛”的逃虚高僧可以看出。他追求的是一种超脱世俗的清谈生活,这种生活在他看来是惬意的,甚至不亚于那万户侯的地位。
诗中“笔端画饼”用典,据《晋书·王献之传》记载:王献之的字写得很差,曾经用一点口水在砚台边弄了一整天,后来觉得写的字还不好,就用口水把写过的字全部涂掉重写,于是有“笔端画饼”的典故。在这里李新以自己笔下的文字无补于世为苦事,同时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够得到赏识而出人头地,因而以“草檄愈头风”的典故表达自己的期望。他似乎认为只有当他的文章得到别人的赏识时,他才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他喜欢清谈的生活,对于物质生活的追求似乎并不太热衷,“晚菘早韭”是他在田野中生活的真实写照。他的生活中少不了酱醋之属,“供书小吏腕几脱”说明了他的工作量不小,“逃虚僧社高如秋”则表达了他对这种生活的满足和自足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李新悠闲、自足的田园生活,表达了他对这种生活的满足和自足感。同时,他也表达了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和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这正是他作为一个文人应有的品质和价值观。他能够在那样的环境下自我陶冶并且超越周围的人群(这里他是拿自己同朝廷小吏进行对比),在物质的短缺的情况下亦能够丰富自身的心灵世界,耐得住自身的磨难却也不会落得忍饥挨饿的结果是守住了淡泊而又失贫的高标而放飞的属人生理想之鸽。这种人生境界也是值得我们去追求和效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