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李新
终日欲归去,蹉跎空岁华。
只知催客泪,何处是君家。
寄子他巢稳,颁春故国赊。
林梢啼不尽,流恨入山花。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杜鹃
宋 李新
终日欲归去,蹉跎空岁华。 只知催客泪,何处是君家。 寄子他巢稳,颁春故国赊。 林梢啼不尽,流恨入山花。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通过杜鹃这一春的使者与愁情的结合,来抒发自己胸中的怨抑抑郁,也体现出当时一般妇女幽闭无诉的悲惨生活。首联写诗人由于宦游,无法归家,年华如水,岁岁花落,时光就这样蹉跎过去。杜鹃鸟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至春则啼哭出血。“空岁华”即“岁华空改”,直说出因叹岁月蹉跎而老大无成,自伤飘泊。
颔联上句写杜鹃鸟的叫声,催人泪下;下句问句式转折,写客中何处是家乡。意思是要不是频频寄子给他人作巢安稳,要不是自己家乡颁春已近,也不至于如此思归心切。这一联熔抒情、叙事于一炉,并以“只知”和“何处”的疑问语,传达出满腹辛酸的家事之叹。
颈联承上转折,写杜鹃鸟的传情。自己虽客中无着,杜鹃倒有他处可依;而自己思归不得,愁绪满怀,杜鹃却偏将啼声报给故国春光。这一联反跌出杜鹃的传情:“林梢啼不尽,流恨入山花。”诗人再一转念,自己满腹辛酸无处诉说,这无限幽怨恰如杜鹃的啼声永远也啼叫不尽,这幽恨之情连山花也为之落泪。此联以“啼不尽”和“流恨入”来写愁情之深,造语是十分沉郁的。
咏物诗的关键是紧扣物象的特征,或摹状,或寄托,都须如孟子所言的“以意逆志”,也就是要探究诗人笔下所写的这个物象体现出来的感情内涵。这首诗写愁情满怀而无处诉说。从杜鹃这一形象中表现出一种忧愁无奈的情韵。全诗寓情于物,借物言情,通过杜鹃这一形象既表达了诗人宦游飘泊的痛苦与悲愤,又表达了有家难归的孤寂与无奈的愁情。
以上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