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听王子定吹箫》宋李新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李新

《听王子定吹箫》原文

水花浸鬓根,荷叶践衫色。西城王老子,豪健不可得。客从日没来,鹑衣遍黄埃。银杯未羽化,公余烦一开。山猿供嘉果,书萤惊蜡炬。能持白玉箫,为作苍鸾语。凉飚助清奏,雨脚挥残暑。台边舞凤拍云来,潭底吟龙撇波去。君不见宁王当日争门迎,三十六宫学新声。玉人今夜教何处,二十四桥空月明。西城烟景何疏索,王子宦情殊不恶。有田日种黄金茅,叵奈蠹虫摇齿脚。少年英气无覉络,浩唱高弹神自若。春风走马入花林,红日垂头困瑶阁。老去腰支便矍铄,座人那肯妨诙谑。飞觞得似少年时,西窗几度灯花落。

现代文赏析、翻译

下面是按照您的要求生成的赏析:

在李新的这首《听王子定吹箫》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宋词特有的优雅与闲适,它宛如一幅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李新用他那流畅的笔触,细腻的描绘出了宋朝贵族生活中的琴韵之乐。

开篇的两句:“水花浸鬓根,荷叶践衫色”,象征着诗人沉静深沉的思考。“水花浸鬓根”形象的描绘了当时的情景,就好比绿意浸染过额发。“荷叶践衫色”,让人想到了穿行于荷花池畔,荷叶随风摇曳,衣服与之交相辉映的情景。这样的描绘为整首词渲染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

“西城王老子,豪健不可得”,诗人用西城的一位老者——王老子作为全诗的主角,突出他的豪放,如同诗句描述的那般豪爽健朗,快人快语。这与接下来的诗句中客人的形容——“鹑衣遍黄埃”,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形象的描述出生活贫困但仍保有尊严的态度。

随着词句的流动,琴曲之美更是生动了起来。当它和雨景相融合时,“台边舞凤拍云来,潭底吟龙撇波去”,我们仿佛能看见凤凰在空中舞动翅膀,拍打着云彩;潭底的龙也挥动龙爪,撇开水波,畅快的享受音乐带来的欢乐。这里的描述给人一种生动的画面感,使琴曲的美更加突出。

整首词不仅表达了对琴曲的欣赏,同时也借此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宁王当日争门迎,三十六宫学新声。玉人今夜教何处,二十四桥空月明”,这表达了对昔日繁华的怀念以及对如今物是人非的感慨。虽然王老子“西城烟景何疏索”,但是他的生活并不算差。“有田日种黄金茅”,暗示着他的物质生活也许并不丰富,但却有他自己的生活方式。他的精神世界仍然丰富多彩,“老去腰支便矍铄”,虽然年老,但是精神矍铄。“座人那肯妨诙谑”,这里的诙谐玩乐反映出王老子潇洒自如的人生态度。

在结尾,“飞觞得似少年时,西窗几度灯花落”,诗人似乎在回忆着那些美好的时光,让读者也一同陷入其中。全诗充满了一种世事无常,人事已非的感觉,却也在王老子的生活中找寻到了那一份闲适和淡然。通过李新对琴音、岁月和生活的描绘,这首诗向读者展示了宋代的悠闲生活以及岁月流逝的感觉。这样的艺术效果是难以通过直白的翻译或者改写来实现的。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