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郑獬
梅爱山傍水际栽,非因弱柳近章台。
重重叶叶花依旧,岁岁年年客又来。
梅花
郑獬
梅爱山傍水际栽,非因弱柳近章台。
重重叶叶花依旧,岁岁年年客又来。
梅花喜欢傍水而栽,并非像弱柳一样靠近章台。虽然花儿重重叠叠,待到明年,花依旧在,岁岁年年赏花人又来到此处。这是一首吟咏梅花的诗,然而诗人并未点破,起笔却道是梅喜爱依傍山傍水而栽。依傍山傍水,是自然而然的,并不是刻意选择。以山傍水,显示了梅花的风姿秀色,诗人赞赏其姿色却又不要浓妆艳抹,故此第一句将观赏者的观感处理得相当巧妙。不仅如此,从中我们也不难想见这梅的环境比较幽僻——— “章台”是会稽、洛阳等地的桥名,也常是扬威立业的“高门大户”所在地。只见柔弱细腻的柳条拂动着梅树的枝条,章台已隐隐可见。然而梅花并不因近在咫尺的“高门大户”而近贵,却更显得清雅脱俗。这正是诗人所要赞美的。
第二句写近景:梅树层层叠叠的花朵在阳光下更显得明艳动人。“弱柳”是对梅树的初写,后缀以“近章台”则突出了梅树的超群脱俗、凌寒自开的品格。虽然离章台很近,但却没有被章台所沾染。三、四句一转,由近及远,总写梅花盛开的景致:花儿层层叠叠,虽然历尽风霜但依旧花繁盛开;岁月流逝,赏花人依旧年年来赏花。表现了梅花的品格和它特立独行的高洁情操。同时诗人把自身对梅花的感情也融人了对梅花赞颂之中。语言平淡却意蕴丰厚。郑獬是北宋年间著名诗人之一,其诗直抒胸臆,反映现实,如这首诗将梅花刻画得清丽可人,感情真挚而奔放。在历代咏梅诗中甚具特色。
诗的后两句是一首小诗,但构思却相当精巧。它以景起兴,后用两个反问句直抒胸臆。诗中写花也写人:“重重叶叶花依旧,岁岁年年客又来。”花虽凋谢而叶长绿,人虽离去而客又来。从这里我们也不难想见这梅的环境比较幽僻——“客”能在这样之地来看花就是不平凡之举呀。似乎是要在这个与俗相反而又不寂寞的意境里叙客的心情而突显梅花与众不同的性格罢了。 较之于花朵枝繁而无独,也就是说花香没有人记得邀釆而非真的有人能使花的记忆增长意味颇浓花的特点象征诗人不同的人生态度“ 岁岁年年客又来 ”照应开头的 梅爱山傍水际栽 又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和人格化美不胜收的景色的后面作者深蕴的幽愤难发人生之志此处更埋下了无限的隐秘。总体来看此诗是在言外一层深入到事物内在精神和性状而去探索人生的理想之路虽力透纸背但仍不着痕迹十分令人拍案叫绝今古咏物之才几乎无可匹敌于此诗之中不难品味到现代先锋哲理的清新味道。(至于其中的其它信息就不多涉及了)。译文:
梅花喜欢靠着山边溪畔栽种,并非像杨柳那样爱靠近风尘之地。层层叠叠的花朵依然绽放着光华,年复一年有客人来赏花。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生长环境的描绘和生长状态的赞美,歌颂了梅花高洁的品格。全诗语言平淡而意蕴丰厚,构思巧妙,寓意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