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陟湘于迈岳麓是尊仰止先哲因怀友生丽泽兴感伐木寄言二首 其二》明王守仁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明] 王守仁

《陟湘于迈岳麓是尊仰止先哲因怀友生丽泽兴感伐木寄言二首 其二》原文

林间憩白石,好风亦时来。

春阳熙百物,欣然得予怀。

缅思两夫子,此地得徘徊。

当年靡童冠,旷代登堂阶。

高情讵今昔,物色遗吾侪。

顾谓二三子,取瑟为我谐。

我弹尔为歌,尔舞我与偕。

吾道有至乐,富贵真浮埃。

若时乘大化,勿愧点与回。

陟冈采松柏,将以遗所思。

勿采松柏枝,两贤昔所依。

缘峰践台石,将以望所期。

勿践台上石,两贤昔所跻。

两贤去邈矣,我友何相违? 吾斯未能信,役役空尔疲。

胡不此簪盍,丽泽相遨嬉? 渴饮松下泉,饥餐石上芝。

偃仰绝馀念,迁客难久稽。

洞庭春浪阔,浮云隔九疑。

江洲满芳草,目极令人悲。

已矣从此去,奚必兹山为。

恋系乃从欲,安土惟随时。

晚闻冀有得,此外吾何知。

现代文赏析、翻译

王守仁诗歌意境恢宏博大,不仅仅是因为语言的特点或者是深入内心的体悟。这两首《伐木》诗便更明确地呈现出了这样的特征。总的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首先这是对人性的表现和认知,它塑造了一幅作者行走人生,理解和处理事情的过程中遇见友情和良知的精神图像;另一方面是透过自身的矛盾来进一步确认所抱的理想的不可违误,为确立坚持自身的立场奠定坚实的基础。整体情感大气而率真,达到了较为一致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心理共识。

从现代文的角度来看,这首诗就像是在描述一次旅程,王守仁在岳麓山间行走,风起风落,春阳和万物一同欣欣向荣,而他也在思考两位夫子的高情远致。他希望二三子能够跟随他的步伐,弹瑟唱歌,共舞偕行。这里的琴瑟代表了他与二三子的情感联系,歌声与舞蹈则是他们之间的共鸣。他的道上有至乐,对富贵的认识也是浮云一般的存在,表达出对自由、随性和大道的向往。最后,他对于离别的忧愁和对人生真谛的寻求交织在一起,流露出他无尽的怅惘和对生命更深的理解和感受。

这可能是此诗独特视角所显现的生命观的展示。不同时代背景之下的人生认识与实践如何有各自的启示意义和方式值得深度研究。换句话说,古人总结经验过硬与否引人思考的同时也对人生的深远价值展开了广泛的挖掘,唯有这种方式所得才是重要的视角特征和文化依托之处。透过诗意,我们可以看到王守仁对人生哲理的深度思考和对生命真谛的追求,这也是他诗歌的魅力所在。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