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王守仁
古洞閟荒僻,虚设疑相待。
披莱历风磴,移居快幽垲。
营炊就岩窦,放榻依石垒。
穹窒旋薰塞,夷坎仍扫洒。
卷帙漫堆列,樽壶动光彩。
夷居信何陋,恬淡意方在。
岂不桑梓怀?素位聊无悔。
明代王守仁《始得东洞遂改为阳明小洞天三首 其一》原诗诗意在于表现一种旷野移居之乐,给人一种幽静、恬淡、自在之感。此诗的赏析,将主要从这一点出发。
“古洞閟荒僻,虚设疑相待。”首联用“閟”和“疑”字颇具匠心。“閟”是幽闭的,荒僻的意思,“疑”是疑非之词,意思就是仿佛是虚设的,或者说是不很相信的。这是说古洞很荒僻,似乎不像有人居住的样子。
“披莱历风磴,移居快幽垲。”颔联写发现新洞庭的经过和移居新居的喜悦。“披莱”承上句的“石磴”,“莱”即草莱,是开辟丛生的草木。下句的“移居”,是喜洞天可以居用了,“快幽垲”,快自庆幸之词,“幽垲”,潮湿或阴暗的地方经改造后呈现出的干燥高爽的景象。“垲”,《玉篇》:“丘��稳定干的沙土”,又引《五经通义》:“乐不高而太低也。厚为礼仪之宅”。阳明先生喜“幽垲”之心亦在于欲住适意二字。
颈联展示的是移居后新生活的场景,地僻费心多,兴致未减反增,这也可见其怡情丘壑,精神为大自然所感召而怡悦的一面。“营炊就岩窦,放榻依石垒”。筹办生活用具之后,“安卧谢轩峤”。“岩窦”,石穴,也就是石洞,“放榻”,把卧榻安放在倚靠的地方,其不具房屋之正式。收拾停当以后,扫除心欲外出之物。“穹窒旋薰塞,夷坎仍扫洒。”“薰塞”,是用气味东西塞堵烟道的做法防止煤气逸出或外来烟火熏人。清除室内障碍物和堵塞烟气外出洞口,整理和打扫室内清洁。“卷帙漫堆列,樽壶动光彩。”书籍和酒器焕发出光彩。“卷帙”,书籍之多自不必说,“漫堆列”指杂乱无章地堆放着,“动光彩”的“动”字是震动意。
尾联两句以思乡之情收束全诗,既照应思乡之题,又写出恬适之情。曰“夷居信何陋”,曰“夷居”,何陋之有?有自嘲之意,又有自豪之意。曰“意方在”,信笔直说而又有些调侃的味道。其诗的旨趣并不在于求得如何评价东洞之地的佳妙环境,而重在佳妙环境的创造中获得的自我精神的愉悦与升华。所谓欲求适志必先苦心筹划。诗人没有平实地陈述自己如何改造洞庭一事,而是将这番心迹剖露得颇为风趣俏皮。其文心细密之处尽在言外。
以上就是对这首诗的分析和理解。整首诗诗人自我开脱之中似含意蕴深远、道理的使人心动的一味深味人生不正如营造和装修之地窖般的迷人与深妙么?似乎此处动静劳神也在醉中之余事了罢啦至于第三首结穴于黄粱梦中的体会这需要动人心弦的一些构思入魂的一些笔墨才能完成也才能完成得尽善尽美一些。
现代译文如下:
古老的洞穴被封闭在荒野的一角,似是而非的居住地等待人来开启。我们拨开草丛,攀登经过风化的石头磴子,移动到这个幽静干燥的地方居住真是畅快无比。我们为新的居住地准备炊事,依靠着石块放置卧榻。通道上的空间被塞住后又开始薰塞它,原有的坎井也一并清理打扫。书籍和酒器在随意的摆放中显得杂乱,但却焕发出自然的光彩。居住在这里思乡的心情不改,享受当下的乐趣也没有悔意。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没有任何的抱怨和期待的心情。
总的来说,王守仁这首诗所展现出来的不仅仅是其独特的哲学思考和对自然的理解,更是他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他的诗文不仅是艺术的表现,更是他生活态度的体现。这也正是他作为一个文人、思想家和哲学家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