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释善珍
国号仓皇更几回,昔人事往后人哀。
相赓璧月词千阕,帝劝长星酒一杯。
春草不怜同泰废,晓钟犹是景阳来。
陵荒玉椀无踪迹,寒食梨花依旧开。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金陵怀古二首其一
释善珍
国号仓皇更几回,昔人事往后人哀。 相赓璧月词千阕,帝劝长星酒一杯。 春草不怜同泰废,晓钟犹是景阳来。 陵荒玉椀无踪迹,寒食梨花依旧开。
这首诗是作者游金陵,登台吊古,触景生情,抚今吊古而写下的。金陵为六朝古都,是帝王之州,但也是兴废地。诗的首联扣紧题目“怀古”,发问:“国号”更替了多少回?这一“问”表现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金陵曾是“六朝古都”,在这四百多年的历史中,发生了多少王朝更替的惊心动魄的事件。诗人用一个“仓皇”修饰“更几回”,既表现了他对历史沧桑的慨叹,也隐含着对历史的悼惜。
颔联用典。“相赓”即相互唱和。“璧月词千阕”,是说明月皎洁之夜,词人赋诗千首。“帝劝长星酒一杯”,意即当长星醉卧时,帝王也举杯痛饮。这一联用词较为费解。其实,诗人是在说:后人哀叹旧事时,吟诗作词以寄哀思;而当时帝王也因天象异常而忧心,借酒消愁。这一联叙事较多,失去了诗人原有的艺术魅力,但这同样表达了诗人对兴亡的伤感情绪。
“春草不怜同泰废”,“废”指太平兴国三年(978)兴建同泰寺落成时的祝文之类化为春草绿。“不怜”是指:自然界不去同情或关心这些事;化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句意,意思是对佛寺的兴废若为人事,不作过多的渲染。这里表现出诗人对朝代的兴亡和人事无常的无限感慨。“晓钟犹是景阳来”,借用张继《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意。景阳,即景阳钟,隋兵攻金陵时,陈后主陈叔宝与张丽华、孔贵嫔藏于井中,其侍卫者遥语称“已见火明矣”,这就是“景阳钟声”的典故。此句的意思是:拂晓的钟声依旧是从金陵城中传出。这似乎是景色的描写,但寄寓着诗人的伤感情绪和对历史的沉思。
颈联在写景与议论中过渡。“陵荒玉椀无踪迹”,承上句言金陵帝王陵墓今已荒芜不堪。“寒食梨花依旧开”,是写实景——梨花依旧盛开,但诗人似乎别有所指:梨花盛开的季节已是清明寒食节了。这又隐含了对人事无常的感慨。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以下特点:一、在结构上与宋琬《金陵驿》有异曲同工之妙。《金陵驿》以议论起笔:“南北山头多墓田,白杨叶叶愁人眼。”直提全篇主旨,然后以叙事、写景、抒情的反复出现来表现诗人对兴亡的哀思。《金陵怀古二首其一》则从“国号仓皇更几回”一问开始,中间以叙事、议论为主布列材料(承上启下),最后以写景作结,通篇议论、叙事、写景与抒情完美结合在一起。二、用典精警而隐晦。杜牧有著名的《阿房宫赋》,对唐诗中的咏史怀古有一定影响。“春草”、“长星”、“晓钟”这些费解的词都是来自六朝与唐的历史典故,“同泰废”、“景阳来”都是有来历的事件,“词千阕”、“帝劝酒”也都是综合各种记载而后提炼出来的历史形象。这样的用典一方面给读者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度;再一方面也使诗歌的语言含蓄而生动。三、虚实结合。“昔人事往后人哀”是诗人的想象,“春草不怜同泰废”、“晓钟犹是景阳来”则是诗人的凭吊和感叹;在整体上是把历史现实和未来打成了一片。由于用意丰富、含蓄生动、兼有含蓄委婉和顿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