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和传岩叟病中见寄》宋陈文蔚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陈文蔚

《和传岩叟病中见寄》原文

平时安乐病中知,多少人间未发机。

若把此身常似病,分明四十九年非。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陈文蔚的这首七言绝句,是酬答好友传岩叟诗中寄语的。岩叟久病在床,不能作诗,特以诗寄赠,而自己则以诗作答。

“平时安乐病中知,多少人间未发机。”安乐是假托之词,实指平时能安于劳苦,乐于事亲的生活。然而人世间却有许多“病”之而不能发者的问题。人生活在社会中,往往有不能遂愿的事情,作者以病中之身,对此体会尤深。这两句是讲病中的安乐,是对岩叟病中生活的慰藉。

“若把此身常似病,分明四十九年非。”这一句发人深省的议论。人在一生中要经历许多事,也要承担许多责任和义务。若在享受生活的过程中不断反省自己,严于自我解剖,则一年一年下来,自己少说也有几十年的病了。因为人们会发现许多事情本该做却没有做,或者有许多事情不该做却做了;另外还会发现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责任是重大的,而人是应该有自知之明的。有时就不免力不从心,由此而发生许许多多烦恼、苦闷。很显然这绝不是对“病”的一种赞美。这种观点就是所谓人生当“寡欲”“知足”。是为人处世的一种方法,是一种对自我认识的处理方式。于此看出文蔚还是有深思熟虑的一面。所以后面作者接着又指出:“多少人间未发机”,即是讲自己意识到上述情况后所采取的应对策略。在岩叟看来,“病”或许是回避人生纷扰的一种手段。而作者看来“病”不是什么手段,而是常如病之便是无知觉的人了。“分明四十九年非”,可见是作者自我对人生的认识和对自我处理方式的肯定。这种认识在当时的社会里恐怕不易被人接受,但作为思想遗产是有其积极的成分的。

全诗是在讲病中的感悟,其意是:平时能安于劳苦的人在病中才能真正感悟到人生的许多道理;如果一个人的一生总像病中那样安乐少知,那么他四十九年的生涯就很难说是正确的了。当然这些感悟主要含义也是针对传诗中寄语而言的。诗写得言简意赅而富于启迪。

不过有一点须指出:那就是人如果常处在安乐之中则不易与体会出许多人生的“机”来;反之若有了疾病就如同常人一样的生活、一样的感觉去面对世界时反而易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即诗中所说的“分明四十九年非”。此言的确很有道理。这也是人性的另一面表现而已。我们今天从中得到启迪也是很有益处的。

整体来看,此诗作者对自我处理方式的肯定与友人的慰藉意图是吻合的。这种带有哲学意味的认识对于人们有积极的意义。在今天的今天要人们认识这一点似乎更为必要。

至于译文的话,我尝试一下:平时能安于劳苦的生活,生病中才能真正感悟到人生的许多道理;如果一个人的一生总像病中那样安乐少知,那么他几十年的生涯就容易有很多的错误和不足。这样的人生其实就是在虚度光阴。这个翻译比较通俗一些,意在尽量接近原意同时又不失美感。当然这只是一种译文方式,实际上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译文,目的只在于帮助理解原作的内容和精神实质。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