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寄题俞伯南所居·野处》宋陈文蔚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陈文蔚

《寄题俞伯南所居·野处》原文

岩筑无外求,莘耕有馀乐。

既为尧舜民,自抱羲农朴。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赏析这首诗:

寄题俞伯南所居·野处

岩筑无外求,莘耕有馀乐。 既为尧舜民,自抱羲农朴。 诗书是伴侣,风雨常怀抱。 愿君守此拙,世路殊难料。

诗人在这里为好友俞伯南构筑的隐居之所题诗,赞扬了他安贫乐道、隐居山林的生活态度。

首两句“岩筑无外求,莘耕有馀乐”,描绘出俞伯南隐居之所的生活状态。他住在山岩间,不求外在的功名利禄,只顾耕种田地,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这是多么的悠闲自在。这两句诗通过“岩筑”和“莘耕”两个动作,形象地表现了俞伯南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赞赏之情。

“既为尧舜民,自抱羲农朴”两句,进一步赞美了俞伯南的为人。他能够像尧舜一样为百姓谋福利,像羲农一样保持着淳朴的本性,这是多么高尚的人格。这两句诗既表达了对俞伯南的敬仰之情,也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书是伴侣,风雨常怀抱”两句,则描绘了俞伯南的精神世界。他以诗书为伴侣,在风雨中怀抱理想,这是多么高雅的情趣。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俞伯南的精神境界的赞赏,同时也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最后“愿君守此拙,世路殊难料”两句,诗人以期望的口吻,希望俞伯南能够坚守自己的信念,尽管世路艰辛,却仍保持这种质朴、简单的生活方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俞伯南隐居生活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的理解。读之仿佛可以见到那个身居山岩间,与诗书为伴,与风雨相拥的俞伯南形象,感受到了他那淳朴、高雅的精神世界。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种质朴的生活方式,正是诗人所追求和向往的。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