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梓栗杖送人》唐齐己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唐] 齐己

《梓栗杖送人》原文

禅家何物赠分襟,只有天台杖一寻。

拄去客归青洛远,采来僧入白云深。

游山曾把探龙穴,出世期将指佛心。

此日江边赠君后,却携筇杖向东林。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齐己的这首《梓栗杖送人》是他笔下赠予离别之际的朋友最为普通又真挚的诗作,对自然无瑕的禅境的歌赞,看似直白的诉说心语,却是既有生性陶然的生活痕迹,也有文化古朴庄重精神的超越。“只有天台杖一寻。拄去客归青洛远,采来僧入白云深。”前两句在文字结构上工整而意境旷远。“禅家何物赠分襟?只有天台杖一寻。”看似简单质朴,但与读者的视觉所触所感皆有关联,既然是赠别就不直接写自己拄此杖有多少舒适,如何喜爱这杖本身等,而是把杖与禅家联系起来,表现出禅杖在诗人心中分量之重。天台山是道家名山之一,其杖曰“一寻”,似乎可以给人一种满足和慰藉。然而在送别之际赠予友人却更显其意蕴深远。“拄去客归青洛远”,这句写得很有意味,“客”当指往云游或访道讲禅而去之人,这就引起了另一诗人的浮想——另一些情景“若还因鲙上流云,就日东林泛饭巾”。此外也可因美满同别之时取杖依靠更给人留下值得思念的理由或期盼:“云路青萝访远客逢春吟”,即便不便携带也有赠送好友另寻别致景色驻足倚靠发挥意境情怀之所如杜牧诗句:“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也是典故由此产生啊。诗意贯穿了一种带有文化古朴意蕴与雅士韵致的情韵从而能让人觉得有诗情画意之美感。

“采来僧入白云深”,句意更是值得玩味。“采来”者何?既然是赠予友人便意味着有缘也如齐己一样曾游山访道,对天台山的杖也有过同样的认识和喜好。“白云深”并非指天台山的白云峰,而是借此表达一种境界。天台山有白云禅师和白云道场之说,白云道场在万年县西四十里赤城山后,为天台宗本山。此句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期望:你携杖出游定会成为一位高僧的知音。

“游山曾把探龙穴”,此句与“采来僧入白云深”有异曲同工之妙。“探龙穴”典出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往日俱游赏,灵仙迹尚存。”此句意谓登山探胜则有龙穴也可见其豁达脱俗而发抒古人之余韵追寻精神家园之美。“佛心”出于宋无名氏《牧守》:“其长孙登源善为至语:‘我家素信佛道,清净寡求’,为敬山不违山性如归如养。开幽径树楠楠古幢、千竿翠竹之余清其居若禅室焉……斯人幽趣即吾幽兴。”即表示此处心地如同出世佛心一样不为世尘所扰之高尚品格令人怀念也。“此日江边赠君后,却携筇(qiōng)杖向东林。”把赠杖和去山中寻求佛心融成一体表现了诗人和友人一起去追寻超尘绝世的精神家园之美,意境也得到了提升和超越给人一种恬淡高雅的情怀之美和朴实无华之情趣可谓别具一格了。

以上赏析仅为个人观点,希望您能满意。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