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伤秋》唐齐己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唐] 齐己

《伤秋》原文

旦暮馀生在,肌肤十分无。

眠寒半榻朽,立月一株枯。

梦已随双树,诗犹却万夫。

名山未归得,可惜死江湖。

现代文赏析、翻译

伤秋

唐 齐己

旦暮馀生在,肌肤十分无。 眠寒半榻朽,立月一株枯。 梦已随双树,诗犹拟万夫。 名山未归得,可惜死江湖。

齐己生活在唐末乱世,他由大唐帝国的诗人诗人渐渐沦落为江淮间的僧侣,其内心世界的变化在诗中反映出来。

齐己一生以一布衣终身,没有功名富贵可求。然而他安贫乐道,宠辱不惊,更难得的是他对诗文艺术有执着的追求。这首诗即表现出他的这种襟怀。诗中齐己自谓“馀生在”,又希望“名山未归得”,说明他已是风烛残年,弥留之际了。但他不以衰老为意,而以诗酒自娱,可见他多么自负、自得。“眠寒半榻朽,立月一株枯”,是写他年老体衰,精神不衰。他月夜饮酒后,常常站立着构思作诗。“梦已随双树”,是对“名山未归得”的自宽自慰:“诗犹拟万夫”更是壮怀激烈、虚怀千岁的神情,不仅体现出“九十真何许”的气象,而且是高尚的精神追求。“双树”,自佛家言能生睡眠,引喻禅境。前六句逐句通俗浅显,明白如话;后两句则气韵不凡,雄浑豪放。此诗通篇用赋笔,而赋中写情、记事、咏物、用典,挥洒自如。

齐己一生襟怀如此,所以他的诗也写得澄澈如清泉,而没有一般流于酸冷或粗豪的弊病。“衰迟敢羡王子乔,虚度岁月不足嗟”(《海上吟》)。恐怕是他本年自我写照,其和韵也是他的李益的山人之风饶有生意气象了。“深虑初乘识子毛”(《依韵酬处士元》(僧昙颖所赏五韵忽而至九字道兴在沧州与无言而兴仲发诸友一时到客),是多么朴厚的情谊啊!又次句记游时,数着枝上叶子而惊叹它衰老干瘦时作(《过汨兮赠鬻饭翁歌》)又表明了他超逸洒脱的心态了。诸如此类皆其精品,正可为赏析这首《伤秋》提供有益的参考资料。至于从整首的创作来看,“哀而不伤”其三味如此篇之淡雅清健、朴实明朗也跃然纸上。

现代译文:

从早到晚我依然活着,虽然身上只剩十分之一的活力。在寒冷的床上睡了半宿,站着赏月时看到一株树已经枯萎。梦境伴随着两棵古老的松树,作诗依然让许多人佩服。还没能回到山中修道成仙(隐喻死了),真是可惜啊,我还没来得及在江湖中发挥作用就先死了。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