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和西蜀可准大师远寄之什》唐齐己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唐] 齐己

《和西蜀可准大师远寄之什》原文

莫知何路去追攀,空想人间出世间。

杜口已同居士室,传心休问祖师山。

禅中不住方为定,说处无生始是闲。

珍重希音远相寄,乱峰西望叠孱颜。

现代文赏析、翻译

下面是我根据原文所作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在众多的诗人之中,齐己是一个极富个性的人物,他一心向往着佛教的世界,在乱世之中追寻一片清净之地,而这一切都是出于他对现实的深深无奈和对禅宗佛理的痴迷。在他的诗歌中,常常透露出这样的感情,让人感同身受。

首联“莫知何路去追攀,空想人间出世间”,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诗人对寻求超脱之路的向往和追寻。但因为时局的混乱和现实的压迫,使得他无法轻易地去追求那样的生活。这个无可奈何的感觉贯穿于他的人生哲学,体现出了他的入世情深和对理想世界无限的渴望。他将心中的渴求付诸笔端,委婉含蓄而又鲜明深刻。而在这个挣扎中,他又隐隐透露了对红尘中的不妥协和对追求美好事物的坚持,成为了一种顽强的生命态度。

颔联“杜口已同居士室,传心休问祖师山”,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的虔诚和追求。他闭口不谈世事,如同一个居士,一心向佛,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他不再追问禅宗的祖师山,而是将心传给有缘之人,不求回报,只求心灵的净化和升华。这种执着和淡泊名利的态度,正是他对禅宗佛理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颈联“禅中不住方为定,说处无生始是闲”,则是他对禅宗佛理的深入阐述。在禅中,只有不执着于一切才是真正的定力;而在讲述佛理的时候,能够说出一片生机勃勃的道理来,这才是真正的闲适。这个境界并不容易达到,但他依然执着的追求着。这样的意境不仅是诗人自身禅意的表现,也代表着他对世间人生的思考和理解。

最后一句“珍重希音远相寄,乱峰西望叠孱颜”,再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的追求和向往。他将对方的寄诗视为珍贵,深深地珍藏着;在乱峰西望时,他的内心涌动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这是一种生命的力量和对未来的信心,是对生命的坚韧和无畏的表达。

这首诗虽然文字朴素无华,但却深深地表现了齐己的人生哲学和对佛教的执着追求。它是对一个孤独而又坚定的灵魂的写照,是对一种执着的生命态度的赞歌。而在这个执着的背后,我们也能感受到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禅宗佛理的感悟和理解。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入品读和理解。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