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蠹》唐齐己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唐] 齐己

《蠹》原文

蠹不自蠹,而蠹于木。

蠹极木心,以丰尔腹。

偶或成之,胡为勖人。

人而不真,繇尔乱神。

蠹兮蠹兮,何全其生。

无托尔形,霜松雪柽。

现代文赏析、翻译

下面是按照您的要求所做的赏析:

《蠹》是唐代诗人齐己的一首诗,此诗言“蠹”自得于自蛀,以其尽在树木之中,表面来看全篇寓意于木,实则讽喻于人。诗人以“蠹”自喻,表达了自己虽身处乱世,却仍坚守自我,不愿同流合污的决心。

首先,诗人以“蠹不自蠹,而蠹于木”开篇,将“蠹”置于一个矛盾的角色中。它既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蛀蚀,却又是为了自身的存在而在树木中肆虐。这种矛盾性也暗喻了诗人自身的处境。在乱世之中,他坚守自己的信念,但同时又必须适应环境,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接着,“蠹极木心,以丰尔腹”两句,描绘了“蠹”在树木中深入骨髓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蠹”无所不用其极的执着和坚韧的赞美。这同样也象征着诗人面对困境时,毫不退缩,勇往直前的精神。

“偶或成之,胡为勖人”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蠹”的反思。虽然它能够获得丰富的收获,但却忽视了它所造成的破坏。这暗示了诗人对乱世中人们追求名利、忽视道德和信仰的现象的批评。

最后,“人而不真,繇尔乱神”两句,诗人以“人”与“蠹”对比,强调了真实与虚伪的区别。在乱世中,人们如果失去了真实的自我,就会像“蠹”一样,扰乱人们的神智和信仰。这表达了诗人对乱世中人们道德沦丧、信仰缺失的担忧。

在整首诗中,“蠹”既是诗人自身的象征,也是诗人对乱世中人们行为的批评和反思。诗人通过寓言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乱世的看法和对人性的探索,极具深刻意义和哲理性。

这就是根据原文《蠹》进行解析所得到的赏析结果,如果有不满意的地方还请见谅。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