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送王处士游蜀》唐齐己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唐] 齐己

《送王处士游蜀》原文

又挂寒帆向锦川,木兰舟里过残年。

自修姹姹炉中物,拟作飘飘水上仙。

三峡浪喧明月夜,万州山到夕阳天。

来年的有荆南信,回札应缄十色笺。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按照要求为您重新写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送王处士游蜀

齐己

又挂寒帆向锦川,木兰舟里过残年。 自修姹姹炉中物,拟作飘飘水上仙。 三峡浪喧明月夜,万州山到夕阳天。 来年的有荆南信,回札应缄十色笺。

王处士,若不是在清雅闲淡中流露出潇洒不凡的气质,就不会受到诗人的赞赏和题赠。齐己送友人王处士此次游蜀,又勾起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又挂寒帆向锦川”,在旅途之中,友人乘船挂帆,向锦江上游驶去。“木兰舟里过残年”,行船在水上,自有一种飘然欲仙的诗意,又恰好能暂时填塞他思乡的怅惘。“残年”,犹晚年。在古人看来,到了晚年仍然不放弃游山玩水,也似乎可以说明诗人自己的性格。尽管“岁岁年年人不同”,然而不同的程度似乎并不太大。以“自修”二字领起以下四句,这并不完全是指诗人的劝勉之辞,而主要是一种信心:处士将“修”炼某种“炉中物”,借以获得“飘飘”欲仙的境界;他还要乘船沿着锦江而上,一直到达蜀地的上游地带——三峡和万州。这地方山水很美,夕阳斜照下,万州山依恋着不舍而去的流水。齐己也在这里表达了对蜀地景色的赞美之情。

从全诗的风格来看,同作者的其它送别之作相比,更多地具有清新流利的特征,因而显示出飘逸而自在的特点。这与诗人王处士的潇洒出尘也很一致。这种意境的创造多少有些“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的余情与余味。以画面的结构和诗意结构的一致性而论,这一首却也可以说是比较完整的。如果说起结二句可能是随意拈来(也许其中还有些勉强),那么将这种偶然的巧合变成经常的表现,看来就不是很随意就能做到的了。因此也应该给作者相当的技术水平和艺术感觉提供一个较高的评价。

如果换一个角度解读这首诗,也许还能发现它的另外一些意义。例如它是以送行诗的面目出现的。但在旅途的愉快与乡思别情的矛盾之中所抒发的向往和追求,却又是具有更深刻的思想感情内容。作为诗人来说,对这样的内容也许并不是要有所新的发掘或深化,但对读者来说,却可能有新的感受和新的理解。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首诗也并不是完全可以看作是即景遣怀的作品。

至于对诗中个别词语的注释和运用方式(如“姹”字的注音释义),虽然未必能对全诗的思想感情表达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但作为一个文学作品的组成部分来看,其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因此我们不能因为注音释义而对原作有所改动或取舍。以上就是我对这首诗的一些想法。

译文:

再次挂帆向锦川出发,在木兰舟中度过晚年。 自己修炼炉中美丽的物件,想成为漂浮在水上的神仙。 三峡的浪花在明亮的月夜里喧闹,万州的群山在夕阳下映照。 来年如有荆南的书信啊,书信回寄应用十色笺纸。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