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和人登朗州江亭》宋张咏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张咏

《和人登朗州江亭》原文

城上江亭簇暮烟,城根老枝浸江澜。

何人临静夜歌罢,独客凭高秋兴宽。

直下路通诸国远,偏东山隔半溪寒。

渔翁似会清吟意,笑逐江鸥过浅滩。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在暮色中登上朗州江亭,城头缭绕的是沉沉暮烟。亭下城根,老树枝条浸在江流之中。这时,不知是谁,在静夜之后凭栏高歌一曲,那孤独的客人,在群山环绕的朗州,独倚高楼,面对秋高气爽的天空,不禁心旷神怡。长江滔滔,直下万里,路通异国他乡。而那东山,被半溪之水隔断,显得很远。江边,有个渔翁似乎领会了他清朗的歌声,在笑迎他,驱使着江鸥随他过浅滩。

这首诗的意境很美。前四句写静景,但包含着动感;后四句写动景,也内蕴静趣。登高临远,曲径通途,天高地阔,山溪清幽,水国多鱼蟹之富,水边有鸥鹭之侣。诗人置身其间,于是在渔翁、江鸥之间,见出自己纵情山水、不问世事的影子。

诗人善于以实景设喻,如“直下路通诸国远”一句,这里的“直下”,即直接通往的意思。“路通诸国”,则不仅写出长江之广,“一江春水向东流”之意境也蕴含其中了。“偏东山隔半溪寒”句也一样,说东边隔着半溪寒水,也是喻指自己所在朗州与中原远隔,具有一定的寓意。如此景况之下诗人又是怎样一种心绪呢?末两句透露了一点消息。他对生活在对江景、山色的爱好中获得了不少的精神安慰,他那天涯飘零的孤寂心情得到了少许解脱。

宋代张咏的这首诗是即景生情之作,情由景生,情融景中,将情感与景物自然交融在一起而和谐统一。全诗境界开阔宏丽,高旷清朗,绘出了朗州山、城、江、亭、老树、秋月诸景;在绘景的同时又传达出诗人隐逸与超脱的情趣。此诗近于“无我”,然而又处处体现“有我”的神仙之境。清幽高远、高旷清美的境界中寄托了诗人闲适淡雅的心情和超脱的情趣。全诗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这就是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