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题徐商叟所藏李伯时四天王图》宋王炎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王炎

《题徐商叟所藏李伯时四天王图》原文

龙眠有巧手,幻出汗血驹。

老衲或戒之,回向心地初。

遂画白依仙,蕲与梵释俱。

北方四天王,亦附瞿昙居。

杂以马龙像,宿习终未除。

四王名字异,且复形状殊。

信者谓其有,疑者意其无。

荡荡天门高,谁能凌空虚。

何以信不疑,取诸贝叶书。

子不语怪神,从释恐畔儒。

语之且不可,笔之其可乎。

因画议及此,于公意何如。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按照要求写的现代文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在宋朝,绘画是一种极具艺术性的表达方式,同时也反映了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王炎的《题徐商叟所藏李伯时四天王图》正是以画为引,深入探讨了佛教和儒学之间的联系和矛盾。

在诗中,王炎描述了李伯时所绘的四天王图的精湛技艺,仿佛“幻出汗血驹”,这是对画家高超手艺的赞叹。接着,他提到一位老僧告诫人们应“回向心地初”,即回归内心的纯洁和善良。这也引出了画中的主题——佛教中的善恶观和儒学中的道德观。

随后,李伯时将佛教中的白依仙(即佛)画在了画面上,希望与梵释同在。同时,他也画出了北方的四天王,他们与瞿昙(即佛)同住,象征着佛教的影响力。但是,他也巧妙地融合了马龙像,这种元素可能是源于早期佛教艺术的传统,也可能与当时社会习俗有关。这样的混合体现了兼容并蓄的思想,反映了社会的多元化。

诗中提到了人们对画的种种疑问,四王名字不同,形象各异,一些人相信他们的神力,一些人则认为他们不存在。这引发了关于信仰的讨论,信仰是否应该基于证据?还是基于内心的信念?这是儒学和佛教共同探讨的问题。

最后,王炎以“取诸贝叶书”引出了对信仰的讨论。他认为,信仰应该基于经文和教义,而不是怪力乱神。接着他提到,谈论怪力和神灵可能会违背儒学,但也不能完全避免。因此,他以画为引,引发了对信仰和道德的深入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李伯时四天王图的赞美,引出了对佛教和儒学的深入思考。王炎通过画中的元素和人物形象,表达了对多元文化和信仰的理解和尊重。这也是他对社会价值观的独特见解,通过艺术的形式引发了广泛的思考和讨论。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