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王沂孙
绀葩乍坼。笑烂漫娇红,不是春色。换了素妆,重把青螺轻拂。旧歌共渡烟江,却占玉奴标格。风霜峭、瑶台种时,付与仙骨。
闲门昼掩凄恻。似淡月梨花,重化清魄。尚带唾痕香凝,怎忍攀摘。嫩绿渐满溪阴,蔌蔌粉云飞出。芳艳冷、刘郎未应认得。
原文:
露华(碧桃)
绀葩乍坼。笑烂漫娇红,不是春色。换了素妆,重把青螺轻拂。旧歌共渡烟江,却占玉奴标格。风霜峭、瑶台种时,付与仙骨。
译文:
嫩绿的桃花如玉般绽开,笑声弥漫着娇艳的红色,它展示的并不是春天的普通色彩。她换上了素雅的妆容,又轻轻地抹上青螺粉黛。我们一起唱着旧时的歌谣,共同穿越烟波浩渺的江面,她却独占着玉奴的标格。风霜凌厉,她就像瑶台上的仙子,赋予了生命中的仙气。
门庭冷清,白天也紧掩着。就像淡月下的梨花,再次化作了清冷的魂魄。她身上还带着前人的余香,如玉般高洁,怎么忍心去攀折呢?嫩绿的叶子渐渐覆盖了溪水之阴,朵朵桃花如飞雪般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这芳香清冷的桃花,刘郎啊,你不会认得。
赏析:
这首《露华(碧桃)》体现了王沂孙对碧桃的赞美与喜爱,同时展现了他的冷清词风和孤独意识。
首先,他对碧桃的评价非常高。他用“换了素妆”形容碧桃的美与众不同,“素妆”不仅表明碧桃素净高雅的形象,还传达出一种独特的魅力。“重把青螺轻拂”中,“青螺”代表的是清雅的颜色,体现了碧桃对妆容的挑剔与执着。“风霜峭、瑶台种时,付与仙骨”中的“瑶台种时”展现了碧桃如瑶台仙子的神秘高贵感,强调了它的与众不同。这些描述都表明了王沂孙对碧桃深深的赞赏。
其次,这首词充满了孤独意识。“闲门昼掩”表达了他的孤独状态,“淡月梨花,重化清魄”则传达出一种对世界无所依靠的感觉。他在人世间游荡,对美丽的桃花无动于衷,唯独被碧桃吸引。这是一种深入人心的孤独体验。
此外,“唾痕香凝”既体现了他对碧桃的喜爱,又带着他对世界的一种深情凝视。“怎忍攀摘”表达了他的不忍之心,即使再美艳动人,他也不想伤害它。最后,“刘郎未应认得”中的“刘郎”是一个典故,代指诗人自己,暗指即使是他自己也不忍摘取,也未必能认得出这种桃花。这既是他的自嘲,也是他对美丽事物的珍视和保护。
总的来说,《露华(碧桃)》展现了王沂孙深深的孤独和敬仰之情,以及他对于美丽的理解和欣赏。在他的笔下,碧桃被描绘成了一位具有非凡气质的美丽女性,赋予了她无限的美与灵气。同时他的孤独与不渝的情谊也让人们感到了人性的真挚和悲欢离合的无常。这些特点使他的作品充满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