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田舍 其四》宋丘葵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丘葵

《田舍 其四》原文

割馀田有鹤,食罢案多蝇。

裒谷为秋赛,燃薪当夜灯。

老牛背觳觫,爨妇髻鬅鬙。

应是无心问,朝家发与兴。

现代文赏析、翻译

当然可以,这是我对于这首诗的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诗题中「田舍」显示这首诗主要是描写农田劳动情景的。据上段描摹的内容看,本诗应当描摹的是田园乡间的山野图。由此反照诗的内容,我们在联想诗词互鉴的信息时,便不难发现诗人是在借田园之景,抒发着自已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府徭役的不满。

首联「割馀田有鹤,食罢案多蝇」,诗人以恬淡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乡村生活小景。鹤是诗人们常常在诗歌中吟咏的对象,它那高洁的仪态常常触发诗人超脱尘世的隐逸感。这里写到鹤,当是诗人自身清高操守的象征。而“馀田”二字,则点明了这并非诗人自己的田地,可以想象此时诗人正在官场中忙碌。至于案上成群结队的蝇虫,则暗示着这个家庭的贫困。“食罢案头多蝇”,更透露出主人家境贫寒、生计维艰的消息,因为在生活舒适安逸的人家,或是富有之家,有餐桌上撤下的剩菜残羹,是断不至于招来那么多的蝇虫的。对于这一经验,古已有之。“生计顿殊纸上安”(吴修),我们体会得越是具体透彻。在后幅这平易朴实的描述中便凝聚着诗人辛酸凄侧的情感流露,增加了感染力。

颔联「裒谷为秋赛,燃薪当夜灯」,进一步写农家丰收后的喜悦心情。“裒谷”,即收谷。“秋赛”,即秋社前的比赛活动。“社”,是农村祭神的日子。赛后主人家往往以酒食相报。这一联明白晓畅地叙述了农家收获的情景,而诗人意在说明:丰收之年总带有几分艰苦;并且表现出农民朴实、良好的素质;同时还寄寓了农人治家以勤、乐而可为的乐观情绪;再则还隐隐包含着诗人的自我慰藉和感慨自伤之意。“燃薪”而可“当夜灯”,见眼前光景之不佳;但是贫穷也不能丝毫挫伤农民热爱生活的欢乐情绪,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来度过难关。这一联与上联一样,虽平实却蕴藏着深厚的感情,耐人寻味。

颈联「老牛背觳觫,爨妇髻鬅鬙」,集中描写农家室内陈设及牛的形态和爨妇的发式。“老牛背觳觫”是形容老牛背着沉重的犁铧在田里辛勤耕作时的样子的确是一幅十分逼真而又十分典型的农家图象。诗人用饱蘸同情之笔,把镜头对准了这头老牛。老牛身上那些“觳觫”的筋肉微微颤动,表现了它忍受着艰难困苦的精神。“爨妇”则是诗人的镜头移向农家屋内的女主人,“髻鬅鬙”三字描绘出她那种无可奈何而安贫乐道的神态。“麤缯大布”(苏轼《和董传留别》),虽然简陋狭窄到仅够裹腹的地步,然而却是得意的春色。人们不管怎样苦中求乐,“安得舍中所有,尽欢一醉”(陆游《雨霁》),总是可能的。这种乐而可为的乐观情绪是朴素的、健康的。这里诗人以饱蘸同情与同感的笔触描绘出一幅令人难以忘怀的淳朴可爱的农家图象。

尾联「应是无心问,朝家发与兴」,直抒胸臆,“应是无心问”是一方面诗人家无恒产,不关世事;另一方面也是对于统治者不劳而获的不满之情。在这一联中表现了作者高超的思想境界,与某些田园诗人专写闲情逸趣、自命清高、脱离现实的遁世思想是有所区别的。“朝家”两句则是对统治者敛征徭役的无休无止的控诉。“发与兴”,典出《左传》,此处用典意在说明统治者只知无度地搜刮民财以充其享乐腐化之用;至于人民水深火热之中的种种艰辛则全然不顾了。

此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富有特征性事物的生动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府徭役的不满,反映了农村的贫困面貌和农民的苦难生活。整首诗平易近人而又饱含深情地歌颂了农家朴实可爱的性格和对治家能干的乐观精神,从这首诗可以看出丘葵收抚清平,嫉邪祛恶的思想是始终未曾放弃的;而这些观念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