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赠元晖》宋吴则礼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吴则礼

《赠元晖》原文

南宫先生晚为郎,学语小儿说元章。屋下架屋安足数,突过钟王妙如许。平生韵语何处有,澜翻旧识论诗口。不落钤锤或自憎,举似痴心妄想儿真敝帚。谁当料理晋马曹,讵复酬答视愈高。恁君快写拄板相,政应颊上加三毛。阿晖讵独爱奇字,径割全牛烹大胾。笔墨须论顾陆间,岂止远过杨契丹。痿癯吾作老摩诘,惟子堪任来问疾。是事且置默然坐,舌端种种一时堕。

现代文赏析、翻译

赠元晖

吴则礼

南宫先生晚为郎,学语小儿说元章。

屋下架屋安足数,突过钟王妙如许。

平生韵语何处有,澜翻旧识论诗口。

不落钤锤或自憎,举似痴心妄想儿真敝帚。

对这首诗的赏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诗中描述的“南宫先生晚为郎,学语小儿说元章。”这两句是写诗人对当时诗坛权威——元章(宋著名诗人、书法家苏轼)的景仰。但诗人并不满足于元章那种温厚平和的诗风,而另有所取于“学语小儿说元章”那种童心未泯、天机流露的意趣,这就是诗人在《跋子瞻论书》中所说的“其结体本于风骚,寓奇逸于平正”的旨趣。但在这里,诗人并没有正面去描述“奇逸”,而是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屋下架屋安足数,突过钟王妙如许”。“屋下架屋”语意双关,屋上房屋压下来了,不是重叠在那两幢屋之上吗?这是一种饶有奇趣的对比。经过这样的铺垫之后,笔下的大画面也就明朗了。此画题目便是《平生韵语何处有》了。“澜翻旧识论诗口”高度概括而又鲜活地道出吴则礼赠朋友的诗坛友情及其生涯。——在这些义项当中寻找排比结构并以惊神泣鬼的方式提炼而出就是能作突过“钟王”元章的神笔,至此末联时精神一发追宠妙逼鲜新可谓运斤成风了。末联两句是说:谁来料理晋代马融那样的大笔吏曹的事务呢?你应当超越尘俗的观念而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这里所说的“举似痴心妄想儿真敝帚”,一方面表明诗人自己作品的艺术价值,另一方面也含有不屑与他人争名于朝市之意。他相信自己的作品会得到知音,因而他相信知音者必在朝廷之上,而不必在市井之间。这和他在《跋子瞻论书》中所说的“其知书也精,其自待也厚”是一脉相承的。

此诗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就是气足神完、雄健豪放。这种气势浑然不可截断。而且它始终一气流转,无懈可击,正如苏轼所说:“杨子谈经所记无,坚城金汤翁自守。”从结构上来看,此诗和七古相似。如写那南宫先生晚年落职之后作诗的情况,“南宫先生晚为郎”,是他诗的前奏,“学语小儿说元章”是他的诗句引出的对元章诗风的评论,“屋下架屋安足数,突过钟王妙如许”是写他对元章诗风的看法,“平生韵语何处有”是写他对作诗的看法,“不落钤锤或自憎”则是诗句中的矛盾体现。“谁当料理晋马曹”,以问答收束全篇。气韵流荡、波澜老成、古气苍莽可谓极其动人!由此亦可见诗人横决六合、力扫万象的魄力!这种风格在宋诗中并不多见。此诗题为赠友之作,但显然是诗人自抒怀抱的篇章之一。从风格上看它和宋人常见的那种浅斟低唱、弱艳浓媚之作有明显的区别。从内容上看它更接近于黄庭坚的七古和陈师道的五律。就它的气格、气势来说更直接地向老杜、岑参等人的七古看齐;因此这可能是宋金战事的影响之一;否则这一派诗歌的出现可能要打折扣的。至于最后作者所作的自况也是他那个时代的作家们常有的做法;诗人不仅相信自己如“拄杖”,更进一步相信自己如马曹之笔墨那样终将不被人忘怀。这些无疑也是这一篇纪事的精彩所在!此诗如有机会请读一读范仲淹所谓杜子美“龙门十上”后的那几首五古便更能理解其神采风骨了!读罢此诗让人深感那一种英魂不返其手追力继也是必然的了!虽然它的成功在于形式而非内容也是存在的。因此如果要用比喻的话这首七古则是熔铸成的一支雄健而流丽的长枪、长戟与劲铁,可以上屠幽壑、下踏龙门!可惜因为那比较冗长了一些难以找全头尾的一段诗意对于上述的说法便有如龙颈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