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中秋寄杨学士(一作中秋永夕奉寄杨学士兄弟)》唐韩偓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唐] 韩偓

《中秋寄杨学士(一作中秋永夕奉寄杨学士兄弟)》原文

鳞差甲子渐衰迟,依旧年年困乱离。

八月夜长乡思切,鬓边添得几茎丝。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我根据原文所做的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秋寄杨学士(一作中秋永夕奉寄杨学士兄弟)》是唐代诗人韩偓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自己年岁渐老,但仍不能安居乡间,依然要与家人分离的场景,表达了他对杨学士兄弟的深深怀念和对身世变化的哀怨之情。

首先,“鳞差甲子渐衰迟,依旧年年困乱离。”一句描述了作者现状的不佳和前途的不测。“鳞差甲子”是对朝代更替变迁的一种寓言象征,“渐衰迟”则是自我叹息自己身体机能衰落。在无情的世事变幻中,尽管内心渐趋衰颓迟缓,却依然不得不继续困苦混乱的生活。年年无定,归乡路途艰难。此情此景让诗人思绪万千,归乡心切。

接着,“八月夜长乡思切”一句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内心的乡思。农历八月,一年之中最长的月份,思乡之情更浓。尽管鬓边新添了几茎丝,更加显现出岁月的痕迹,但乡思之情却如同丝缕,缠绕在心头,挥之不去。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哀怨和乡思,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诗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使得这首诗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

现代文译文:

在岁月的流转中,我渐渐衰老迟缓,就像甲子的轮回不断改变。年年无定,我和家人仍然困苦混乱的生活在一起。农历八月的夜晚,我思乡的心情愈发强烈。岁月在我的鬓边添上了几丝银白,但我心中的乡思却如丝如缕,无法割舍。每当这个中秋之夜,我总会想起那熟悉的乡间生活,那温暖的家园和亲人们。虽然身在他乡,但我的心仍然牵挂着故乡的一切。虽然岁月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我对故乡的思念却从未改变。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