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韩偓
烟郭云扃路不遥,怀贤犹恨太迢迢。
长松夜落钗千股,小港春添水半腰。
已约病身抛印绶,不嫌门巷似渔樵。
渭滨晦迹南阳卧,若比吾徒更寂寥。
这首《寄隐者》全诗虽流露伤感孤寂之情,而寄寓之深,颇可见出韩偓抒情之深致。诗歌的前四句借写相隔悬隔而不相遇,传达与友人倾慕之思。首句写友人居处离此不远,郭即外城,烟郭,指城外;云扃,云雾缭绕的闺门。次句言彼此远隔,虽有贤者,恨不能相见。郭、扃二字下得妙,由烟云笼罩的城郭引出云雾缭绕的闺阁,由人世间实景自然过渡到对幽处闺阁中人的联想。“扃”,闺门上所设的横闩,亦含有意念中闺门紧闭之意。三、四句写因思慕而引起的情思。长松明月下,想象中只见千枝万枝的松钗钗落处如啼痕千点的哀猿;小港春水生处,想象中又见门前添了半江绿水。这里并非对往日情景的追忆,而是对想象中对方现状的揣想。
五、六句直承上两句的意脉,写自己与友人的共同愿望。“病身”承上“长松夜落”等句而来,表示自己已抱病;“抛印绶”表示弃官;“约病身”是约定自己要这样做;“不嫌门巷似渔樵”则表示隐者之间意趣相投。这里以退隐的行为、渔樵的门巷来比拟友人,更见出对友人的推重、敬慕和自己对退隐志节的向往。
最后两句用典。“渭滨”指吕尚遇文王之处,“晦迹”犹言韬光晦迹。这里表示友人的高风远韵将来定有可称道之处。相比之下,诗人自己此时是“兀坐观青苔”、“出门便无邻”,即是落落寡欢、寂寥度日而已。通过这朴实的现代文译述,这首诗内涵的分量仍然显得十分沉重:字面是说自身归隐甘愿寂寞之由,暗示官场趋炎附势者面目,显示出摆脱官场后获得身心自由与洒荡襟怀的愉悦之情,此一意味与近体中七言绝句通俗平易的基调,竟相吻合;并且真伪难分,扑所鼻来地透露出了在当时的黑暗现实环境中的同道隐逸情绪,毫无顾忌地挥洒着浪漫色彩,比兴象征映带间恰到好处地暗示出流露作者现实官场的精神负担及难言之隐、忿疾情绪等心理内容;以此上举主旨归结“渭滨晦迹”式的人事情怀底蕴显示追求避世动机在世俗理想取向上留下的深可玩味的欠缺因素,仿佛渲染了一点诗章及字句出自切身的人生经历之必要创伤一样;令人掩卷沉思之外怅惘不止。至于这首诗字面表现自然而无斧凿之痕的语言特色和写景传神方面也自应予以充分肯定。
鉴赏评价此诗诸多因素交互为用、综合显优的内涵美与表现艺术特色中仍显露出不足之处。这就是思想上的局限症:不能将归隐完全归结为无可奈何的遁逃行为。隐逸情怀背后固然透露出难以言状的愤疾不满情绪和极端苦闷心情;然而由于当时历史条件及诗人个人主观条件的局限所致不可超越而又无力超越这种局限,致使许多类似的退隐绝非出于超然物外的高蹈志趣的解脱及恬淡心境的满足所致,其根深蒂固于作者对于官场种种污浊黑暗现实及屈从随波逢迎拍马为官从政行为的内心里而不能荡涤荡尽,转化为高尚纯粹、纯净清白的理想境界精神及平和退让情致情调心理行为的动力根源与外在需要等种种错综复杂的必然结果,制约缠绕着的正是由怒激出的觉醒求异独立心意识起的刚性纯刚的心理意志形态特性品格或否定外物的心向特征反映及遭受潜存不良际遇被迫另选别径寻觅自由的畸零式反映轨迹表象形现心理异态之间缺乏顺利顺理时时期的涵养和节制及与自身其他素质间和谐协调的条件;其自我解脱心理与行为往往不免露出粗糙痕迹和瑕疵瑕疵等缺憾因素;这就决定了他往往难以超然物外、淡泊名利、以退为进等精神及行为方式的选择;这便是韩偓诗歌及生平思想意识和自愧命运徘徊之际委曲求全弃不慎言之政寻找其目的美好事物的举动的支撑理念很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