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樵者》唐崔涂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唐] 崔涂

《樵者》原文

行山行采薇,闲翦蕙为衣。

避世嫌山浅,逢人说姓稀。

有时还独醉,何处掩衡扉。

莫看棋终局,溪风晚待归。

现代文赏析、翻译

樵者

唐 崔涂

行山行采薇,闲翦蕙为衣。

避世嫌山浅,逢人说姓稀。

有时还独醉,何处掩衡扉。

莫笑棋终局,溪风晚待归。

译文:

一个樵夫,背负着沉甸甸的柴筐,行走在蜿蜒曲折的山间小道上。从他的衣着上,不难看出他生活的清苦。尽管这样,他仍然很满足。山间野花遍地,他灵机一动,用野花编成了七里香,扎在发髻上,更显得别有风味。樵夫偶尔抬起头,看着蜿蜒曲折的小路,不知还能否再遇到下一个过路人。于是,他便把柴刀收起来,准备等待。

樵夫对世俗的厌倦是因为路的漫长和崎岖。他厌倦了这种避人如避蛇蝎的生活,樵夫向往的是一种淳朴自然的生活。他厌倦了逢人就问“贵姓”的生活,他希望的是一种“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的生活。樵夫的心情就像早春的溪水一样,乍暖还寒。樵夫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樵夫有时会一个人喝上几杯,享受一个人的快乐。他会把掩在门后的柴门打开,迎着夕阳唱着山歌走出来。他不会因为生活的清苦而感到悲哀,因为生活就是如此。樵夫的乐观和坚韧不拔让人们对他充满了敬意。他在溪风中等待着归途的人们,他在棋局结束时等待着下一个过路人。这就是樵夫的生活,虽然清苦,但是充满了希望和快乐。

诗人以樵者自喻,樵者以世人为迷惘,劝人随缘守分,及时行乐。同时又以一樵者为题材,将一种无可奈何的处世哲学,透露出现代人应具有的一种生活态度和一种精神状态。这就是诗中所说的“莫笑棋终局,溪风晚待归”。让我们不禁想起了《世说新语》中的一句话:“古人云:千钟粟、八尺矛、赏赐百千强、何足道哉!”这种洒脱的人生态度正是现代人所应该追求的。

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当时的社会政治腐败、经济萧条、民不聊生。诗人崔涂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他通过描绘一个樵夫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对于社会、对于未来的思考和感悟。这首诗的意境深远、寓意深刻,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状态,也表现了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鉴赏:

《樵者》这首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的形象、深刻的寓意,成为唐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它以樵者为题材,通过对樵者的描绘和叙述,表达了一种无可奈何的处世哲学和精神状态。诗人通过描绘樵夫的日常生活和心理状态,向读者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自由的人生态度。同时,诗人也通过对世俗的厌倦和对未来的迷茫的描绘,表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压抑的一面。整首诗意境深远、寓意深刻,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此外,《樵者》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也很有特色。诗人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山、蕙、溪风等自然景物拟人化,使之成为樵者的朋友和伙伴,从而营造出一种和谐自然的意境。同时,诗人通过细节化的手法,将樵者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描绘得栩栩如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那个环境之中。整首诗语言简练、节奏明快、韵律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令人回味无穷。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