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闻莺与大儿议秋凉一出游山三首 其一》宋杨万里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杨万里

《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闻莺与大儿议秋凉一出游山三首 其一》原文

末伏将催中伏休,匆匆送夏又迎秋。

暑中竹色风仍雨,病里莺声喜破愁。

大熟十年无此作,微生一饱更何求。

急须剩踏莲花曲,药玉新船待拍浮。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这首诗是病起之后所作,诗人从病体中复苏,感受大自然的生机,也为自己带来了欣喜。首联“末伏将催中伏休,匆匆送夏又迎秋”,直接点明时令,描绘出夏季的结束与秋季的交替。此时,暑气渐消,即将进入一年中最舒适的秋季。在这自然的节奏变换之中,病中的诗人也在缓缓恢复生机。“末伏”与“中伏”的推移,夏日向秋天的悄然过渡,其实是疾病也慢慢缓解的隐喻,读来意味深长。

颔联“暑中竹色风仍雨,病里莺声喜破愁”,运用细腻的感官体验,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病愈后的欣喜之情。在暑气中,竹叶在微风细雨中摇曳,病体中的诗人也能感受到这份清凉。而病体初愈,听到久违的莺声,自然也让他感到喜悦。这里的“喜”和“愁”,都是诗人病愈后的真实感受,既描绘出诗人的康复过程,也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细微变化的敏感和欣喜。

颈联“大熟十年无此作,微生一饱更何求”,则是诗人的深思和感慨。这里的“大熟十年”,是指丰收年景持续了十年,诗人在这种大环境下,感到自己平凡的生活已经足够满足。“微生一饱更何求”,既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状态的满足,也隐喻了病体痊愈后他将以更高的精神追求人生。

尾联“急须剩踏莲花曲,药玉新船待拍浮”,一方面表明诗人已经准备好去享受自然之趣,一方面也暗指经过这次疾病后,他的精神面貌已经有所改善,生活也变得更加自由和充实。在清凉的秋风中,带着喜悦和闲适的心情,诗人急切地期待去赏莲花,体验自然之美。这不仅是诗人自我调适的表现,也传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仰。

从整体上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身心变化,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面对生活的变迁,他愿意接纳、感受、欣赏;在健康和快乐的道路上迈出一步。这也是他诗歌中的一种内在的力量和节奏,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希望。

现代译文如下:

在暑气的末尾,夏日的脚步逐渐加快,中伏即将结束。夏日匆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在病中,我依然感受到微风细雨带来的清凉。病体初愈,听到久违的莺声,我感到欣喜。连续十年的丰收年景让我感到满足,现在的我只希望有一顿饱饭就够了。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欣赏莲花的美,体验自然之美。新船就像一块玉一样待发,等待着我在秋日的湖上漂浮。这就是我对生活的态度:接纳、感受、欣赏和享受。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