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得寿仁寿俊二子书皆以病不及就试且报来期二首 其一》宋杨万里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杨万里

《得寿仁寿俊二子书皆以病不及就试且报来期二首 其一》原文

二子何时到,三秋欲尽头。

收渠半张纸,洗我一年愁。

不得毛锥力,元非子墨羞。

海山寒更碧,整驾待同游。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我为您生成的一首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得寿仁寿俊二子书,皆以病不及就试,且报来期。二诗写得非常动人,有真情实感。这首诗起句即用虚字感叹号开头,不平凡起,而且感情丰沛,与“可怜无补费精神”同意,叹中有咏,从一种新的角度体现了杨万里的语言艺术。这两封信触动了他的多种思想感情,今天亲人难得一面,明日试期又未能与二子同去。为二子不能报试而怅恨,故以感叹号起句。“收渠”二句承接上意,又翻进一层,从怅恨引出思念。于是展读来信,只见到信笺的半张纸(即一半纸)。这张纸所写的话不多,却足以消释他一年的忧愁。上句有遗憾,也见出下句的欣慰。在“半张纸”上边三句,诗人采用李商隐诗的句式,化用杜诗“半张还欲尽”语意,从内容到形式都融汇得十分自然。在纸短情长这一点上深化了开头“收渠”二句的思想内容。“渠”指二子,“洗我一年愁”是一种复杂的感情。杨万里于乾道六年(1170)秋在江西吉水县遇见了年长四岁的堂弟杨再思,于是两人便一同来到临安参加进士考试。次年春闱在即,而兄弟俩却未能同行。诗人感念亲情的可贵,希望与二子一同游赏海山(指海上岛屿),排遣愁怀。结末三句把二子比作毛锥、子墨,希望他们早日康复,正说明他对这两个青年的热爱、期待。杨寿俊在第三首中谈到感念兄长挂念的心事说:“已从图画识兄形”(《夜坐听琴》)。有如“谢家群从最清华”(辛弃疾《送徐寅之广州奉别》)。正是这类早知不是读书人的话,使杨万里对弟弟的病痛十分挂念。

译文:

你们什么时候回来?秋天快要结束了。收到你们一半张纸的信,消释了我一年的忧愁。没有用毛笔的力量,开始时并不觉得你们病倒很羞愧。海上的山更加碧绿幽深,整理好车驾等着和你们一同去游赏吧。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