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杨万里
旧岁新年来往频,孤标数面便多情。
独将白发三千丈,上到瑶台十二层。
万里海风吹不动,半轮淮月为谁明。
东坡旧迹无寻处,试问龛中锦帽僧。
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在杨万里的众多诗作中,这首诗显得特别雅致,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悟。首句“旧岁新年来往频”,道出了诗人频繁来访这位“孤标”诗人的缘由——既是因为新年旧岁频频往来,更是因为诗人与“孤标”之间已经建立了深情厚意。此句中,“旧岁”与“新年”对举,似是写时序的更替,而实际上,这里的“旧岁”与“新年”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时间概念,而是借此表达往日因事务繁忙或别的原因而未能频繁探访诗人而感到歉意,同时又为颔联中出现的白发、瑶台、海风、淮月等意象作铺垫。
颔联“孤标数面便多情,独将白发三千丈”是对首联“频”字的展开与深入。前句写出诗人与“孤标”之间的深情,是在与“孤标”的几次见面中得以加深的;后句则以夸张的手法写出诗人对“孤标”的深情,即使白头如雪,也难以忘怀。这里的“白发三千丈”,化用李白诗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写出了诗人的情感之深。而随着诗人的脚步,他来到了塔前,登上了塔顶,“上到瑶台十二层”。
登高远望,淮河上空明亮的月亮在眼前展现,万里的海风也仿佛吹过。“万里海风吹不动”一句写得极为妙趣,淮河虽处江淮之间,但毕竟地域辽阔,加之又是夜晚,海风是吹得动的。然而诗人却说它“吹不动”,这并非是海风吹力减弱或诗人感觉不到,而是以动写静,突出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闲适与陶醉。至此,作者在诗句的押韵上竭力营造“韵外之致”的手法非常突出。“独”“吹不动”三字寓意深刻 ,象征友情的执著 。登上瑶台十二层 ,观赏风光绮丽的淮河夜景 ,一方面渲染抒情主人公闲适 、宁静 的心境 ,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表达他们间心灵相通 、意念相合 的精神境界 。
尾联“东坡旧迹无寻处,试问龛中锦帽僧”,借用苏轼被贬时居住的惠州东坡遗迹 ,呼应首联中的“孤标”,并对龛中锦帽僧发问。“试问”二字生动地表现出诗人轻松、闲适的神态 ,他兴致勃勃地探询着东坡旧迹、东坡与“孤标”之间的往事 ,流露出诗人对这种境界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愤慨。
整首诗用典贴切自然 ,写来别有情致。语言通俗易懂 ,意境优美动人。诗的前三联描绘了诗人在新年期间登高望远、触景生情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执著和向往。尾联则借用苏轼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慨。整首诗充满了诗人的情感和感悟,读来令人感动。
现代文译文:
新年期间频繁拜访你, 数面之缘便多了深情几许。 我仿佛拥有了白发三千丈, 登上了瑶台之峰十二层。
万里海风仿佛吹不动我, 淮河上空明亮的月亮为我照明。 我四处寻找东坡旧迹无果, 问及龛中锦帽僧人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