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杨万里
深於池沼浅於河,动地风来也不波。
只道东来行役苦,胡床面面是菱荷。
原诗是“苕溪登舟”,因此这次我们对题目中给出的话题作一番全方位的剖析,采用分段方式一一阐释:
首句诗人巧妙地将苕溪(一条在中国杭州境内流向东南方向的一条江河)的水面进行描述:“深於池沼浅於河。”他在观察事物和感知水体深浅度的深度中表现出来诗人的独特的智慧,为苕溪设立了一道光影与风物的长卷。与此同时,诗人以“池沼”与“河”相对比,不仅展示了苕溪的宁静与深沉,也揭示了其不同于其他江河的特点。
第二句“动地风来也不波”,诗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苕溪的平静,仿佛连风都吹不动,生动地展现了其宁静之美。这一句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他似乎已经融入了这种宁静之中,与自然融为一体。
接下来,“只道东来行役苦”,诗人笔锋一转,从描述自然之美转到反映生活的艰难。“只道”表示这种体验并不是一次偶然的经历。在这个句子里,我们可以感觉到诗人深深的苦涩和对人生的理解和尊重。这是诗人的亲身体验,是从深有体会的个人经验出发的情感流露。
然后,“胡床面面是菱荷”,“胡床”指的是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也就是椅子。诗人说在旅途中,他看到的不仅仅是艰苦的行程,还有沿途的美丽风景。菱荷满池,这不仅是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是对诗人坚韧不拔精神的鼓舞。
总的来说,杨万里通过“苕溪登舟”表达了对宁静之美的独特洞察以及对生活中种种困扰的理解与接受。在他的诗句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一种深度体验世界后的通透感以及对自然的赞美之情。在现代译文看来,这种艺术家的灵感似乎从其恬淡又豁达的生命哲学中生长出来。正如一句名言所述,“人生的艺术不在于成功,而在于永恒”。在这个层面来看,“苕溪登舟”描绘的人生况味——充满了希望和梦想、接受生活的困境同时也赞美自然的平静和美——应当是对此句名言的最美的现代注解之一。
至于“胡床面面是菱荷”这句话,诗人以他的坚韧和乐观面对生活的困苦和压力,从中发现美,从中找到生活的意义。这种精神是我们现代社会中许多人所缺乏的。因此,杨万里的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人生的颂歌。他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总能找到生命的美好和希望,这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