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杨万里
向者豺当路,如今虎在山。
百年诸老尽,一段好风还。
谁谓永嘉末,人犹庆历间。
班心公定可,更可押廷班。
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向者豺当路,如今虎在山。”这两句是说,前些时侯,有豺狼当道,如今却是老虎在山头了。这里用“豺”、“虎”来比喻当时朝廷中的恶势力。诗人对周必大入相,自然是欢欣鼓舞,希望他能为国家和人民办些好事。但同时又感到忧虑和不安。诗人把朝政的败坏,比作豺狼当道,老虎在山头,豺狼当前,已很可怕了;虎而为害,则更严重。但是诗人仍嫌不足,认为朝中诸老都已经凋零完了,政治局势有了好转,但是仍然需要一段时间的沉淀和疏通,所以说是“百年诸老尽,一段好风还。”他这样希望,固然是因为希望朝政清明,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历经官场沧桑之感,深深体验到政治的艰难和不易。下面两句,是承“风”字而言的。人们都希望朝政“可班心”,早日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但是,从“今”字上可以看出,周必大还没有动手哩。这自然要引起人们的普遍担心。正由于这样,所以大家才会“谁谓永嘉末,人犹庆历间。”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等到周必大秉政时,“人”就象庆历年间那样“可”了。“可”即可以放心了。但也不排除:在他未执掌大政前,人们只好等待和希望着。尽管诗人是如此热切地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但字里行间却透露出一股消沉之气。“谁谓永嘉末”,这句里显然含有一种历史的暗示:北宋王朝在腐朽昏暗、危机四伏的情况下终于灭亡了。诗人把这种历史兴衰的哀感移注到周子察院身上,也隐含着对南宋王朝不抱任何幻想的意味。“班心公定可”,这句是说:等到班师振奋人心的时候,“公定可矣。”“可”者正义也。意味着出现了一种革新的契机,又何尝不可押廷班。班的意思可能是泛指“复出”,“押廷班”即为“担任签押大臣的职位”,借以表新的、年轻的而又素孚盛名的正直的、有威望的大臣。总之,“公定可”三字,寄托着诗人热切的期望和美好的祝愿。
这是一首感事抒怀的诗。它把个人的情感、希望与整个时政联系起来写,使诗本身具有感人的力量。
纵观全诗,尽管其中不免有沉郁、感伤的情调,但是仍然给人以鼓舞和信心。因为它寄托着诗人的希望和理想,而事实也并不全然绝望。这正是杨万里的本色!
以上是对这首诗的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