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唐] 杨凝
砧杵闻秋夜,裁缝寄远方。
声微渐湿露,响细未经霜。
兰牖唯遮树,风帘不碍凉。
云中望何处,听此断人肠。
秋夜听捣衣
杨凝
砧杵闻秋夜,裁缝寄远方。
声微渐湿露,响细未经霜。
兰牖唯遮树,风帘不碍凉。
云中望何处,听此断人肠。
古代妇女的捣衣声是诗歌中常常吟咏的题材。这首《秋夜听捣衣》通过对秋夜捣衣声的倾听,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
一听到秋夜捣衣的砧杵声,就觉得是远方的人在寄衣。诗人一下子抓住了诗歌的主题。“裁缝”是古代捣衣的隐语。“寄衣”则点明捣衣的用途,同时也表达出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诗的开篇就给人一种急切的感觉,为全诗奠定了深切思念的基调。接着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捣衣声的特点:“声微渐湿露,响细未经霜”。在深秋的寒夜中,这不断的捣声捣韵也引发了诗人的想象。“兰牖唯遮树,风帘不碍凉”一句形象地写出了闺中妇人身着绫罗、透过花树掩映的窗户,细听这捣衣之声。清脆的砧声透过薄薄的窗纸传进来,带着捣不碎的秋寒与相思心绪在空气中弥散。深情的秋夜闺房思情伴随着捣衣声一同泛滥起来。“云中望何处”则将笔触转向远方那思念自己的那个人所处的情景。其中深蕴着浓浓的离情别绪与对亲人无时无刻不在的思念。
全诗语言朴素自然,将情感寄寓于景物之中,层层推进,直抒胸臆,表达出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