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残花》唐杨凝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唐] 杨凝

《残花》原文

五马踟蹰在路岐,南来只为看花枝。

莺衔蝶弄红芳尽,此日深闺那得知。

现代文赏析、翻译

残花

五马踟蹰在路岐,南来只为看花枝。

莺衔蝶弄红芳尽,此日深闺那得知。

原诗首句“五马踟蹰在路岐”一句便奠定了感物伤时的基调,颇有兴寄。“五马”源自毛传:“《郑风》‘南有乔木’。枝之难采,所谓贞女也。后人借以为用。”古代名士正蹈偏僻的小径、指蔓纠结、乖张之道、坚贞自守时,比之茂美无人可摘的佳木在南山路头的情形是类似的一一作者虚拟此景时也许曾经有了难言的感动,其表现的情理亦是婉曲含蓄的。因而次句承接自然而深情尽致:“南来只为看花枝”。看似非常平实,可寻味处却不少。第一是诗人此时“游宦”到南方来了。本来仕途不得意的人常借赏花谈乐,作者在宦海中竟也能与百花共春风,可是说行止无定。次句说的是作者因游春而忘路之远近,流连于花间,以至“踟蹰”,这本身即是写游春赏花之事。

第三句“莺衔蝶弄红芳尽”是眼前景语,看似极有生机而实则有尽致。“莺衔蝶弄”四字极有意味。“衔”“弄”二字旧诗词中习见的用法,即有赏花惜花之意,可写女子们端丽情状或对妩媚花神的玩弄爱抚(这也仿佛是在品花时的叙事);还可泛写一种令人应接不暇、流连忘返的浓重情趣(这与多情人初赏一种春色、纵是荡漾到心也很可能不会有寻根追底的从容心境是有关联的);也可以泛写自己在满眼芬菲的佳丽前居然为无端的感叹、意绪牵缠住似的而百感交集,好象群芳是生命得到自由欢足时的快意的吐纳了。“莺衔蝶弄红芳尽”,那朝生暮死的蜂儿在最终的春光里也是不肯轻易放过最后的恩赐了。然而这美好的时光毕竟不能久驻,无限的春光和人生的青春相比毕竟有限,这是谁也无法抗拒的自然法则。于是,末句“此日深闺那得知”便水到渠成地吐出了诗人原有所感而又未曾出口的真情。“深闺”实即人生最后归宿的象征,当然也是对生命短暂的一种“反证”。但由感春写到伤己、由花枝想到青春都无异于“无病呻吟”了。其实这首诗中的感物伤时之旨是寓于浑括中的,在慨叹人生有限中带有一种“欲说还休”的无奈。

现代文译文:

五匹马踌躇不前在岔路口,(我)向南来只是为了看花枝。黄莺儿衔着蝴蝶儿忙于嬉戏,(这)红花似锦的春光已经快要完了,今天我这个深闺女子哪里能够知道这些呢?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