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阅邸报上临朝召用三耆听志喜有赋过眉山呈悦》宋程公许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程公许

《阅邸报上临朝召用三耆听志喜有赋过眉山呈悦》原文

人间二十八年事,天运盈虚一刹那。

金坞漫忧无处着,冰山想复误人多。

问唐偃月消磨几,奈鲁灵光岌页何。

黄道方看升日毂,洗兵马更挽天河。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程公许的这首诗,写的是他从忧虑到欣喜的心情变化。首联“人间二十八年事,天运盈虚一刹那”,感叹的是人的一生经历的事情,而天地的运行,是盛极而衰,转瞬即逝。首联抒写了自己对政治环境、人生悲欢的淡淡感悟。虽然写得凄婉朦胧,但仍有一种近乎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自嘲意味。他也是生活在动乱时代中的一个人物,由于被病魔困扰、精力衰颓了,过去为人为事的磊落风采已然消逝了,作者不觉涌起凄婉怅然的浩叹,多少政治生活的起起伏伏都给遗忘了,“无一处愧,可以视吾方勉”(这句话点化苏轼名句:了无所舍亦无生):正在深思其间,哪知骤蒙再召的下文了!尽管觉得弥漫有罩头的惊愕之余裕 。景中人慰扰的确内容意外 ;然而由于诗人的思想情绪还沉浸在悲凉心境中难以自拔,所以这一喜讯在他的诗中竟写得如此凄清冷落。

颔联“金坞漫忧无处着,冰山想复误人多”,写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金坞”暗喻富贵之家,“冰山”喻权贵,“漫忧”、“想复”二句从安史之乱引起的对唐帝国过去情况的追述引起下文“黄道方看升日毂”的历史描绘。“黄道”喻太平盛世,“日毂”以圆体比拟轮轴的向动力和影响力的广泛、巨大、深长,“过眉山呈悦”点明诗题,又点醒诗旨,照应了“人间二十八年”一句。作者从少年到晚年经历了朝廷的多次变迁,宦海浮沉,早已深知人世间的富贵荣华不过是过眼烟云而已。颈联出句“问唐偃月消磨几”,借用典故对上句意蕴作形象的说明。“唐偃月”即“团扇”,借用班婕好《怨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诗意,以之比喻自己年老色衰的身世。“消磨几”,说明自己身世飘零不久已而已,还要归并入诸“金坞”、“冰山”的无情变幻中。“奈鲁灵光岌页何”,谓士大夫低眉折腰的下场。结联二句谓国家从此会重开盛世了。“黄道方看升日毂”这个饱含着诗人心血的诗句透露了他多少期待和希望!“洗兵马”、“挽天河”都是形象化的语词,前者指朝廷将整肃军马、准备用武;后者暗用牛僧孺等人的典故,谓朝廷将拨乱反正。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并无多少新奇之处:思想情绪从悲凉到欣喜;构思运笔则是纡徐流转;而且就所用意法来看也有李商隐诗句翻录之嫌;但由于构思背景并非出于一人一身遭遇所造成者;因而表现的思想内容相当丰富曲折。“喜闻朝政有期,正诗人所谓兵马乍出、天河复挽之时;大恸去蜀非难,乃送客之偃月、灵光岌页将灭之际。”(《题程公许中书喜报后》)作者饱经忧患,深谙世事,故能将身世感慨抒写得曲折深曲、回肠荡气。

现代文译文:

我今年已经六十多了,这么多年的人间起伏变幻真的如同一刹那的时间一样转瞬即逝。担忧自己的处境无论到哪个富贵之家都没有归属感的人是没有必要的,权贵们的权力及影响是如此巨大已经想让多数的士大夫迷失其中而失去其权力和影响该多好。我问唐帝国的盛世之后消失了几成?看来儒家的那套治国理念并不能推行啊。怎么也帮不了那群不得志的人啊。我相信皇朝的再度昌盛指日可待了,拭去我的兵器让我来保卫这新的黄河大堤吧。这就是我的感慨啊。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