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祁门道中即事》宋曹彦约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曹彦约

《祁门道中即事》原文

半沦溪谷半山冈,地狭民多尽盖藏。

争道去年小丰稔,至今租米正输王。

现代文赏析、翻译

祁门道中即事

曹彦约

半沦溪谷半山冈,地狭民多尽盖藏。 争道去年小丰稔,至今租米正输王。

初春时节,诗人行进在祁门县的乡间道路上,目睹当地的风土民情,产生了对此的深刻感识。 走进水边半谷半平原的地域,各家各户用荆棘和乱麻编成的简陋篱笆墙,呈现出一派山区特具的自然景象。涧水带泥清浅,荡漾如歌鸣唱,一股特异的山村气息涌入胸襟。面对这样天造地设的风光,即使是身为客闯进山区的“循吏”也抑制不住由此产生的万端感慨,可是没料到这里地狭人多的现象,使此行的初衷——询俗近治产生一丝疑虑。它带来的明显感受便是这里的赋敛民财的剥削异常之重,人民的生计不仅非常艰辛困苦而且格外忧患重重! 我窥探了那妇女在一旁苦口追问的语言——何以路远卖粮不绝市价呀!穷百姓勉以维持的一点小有余而又蚀刮得这样紧而且只剩下稚气所余的那点点欢喜而已;留下的又是一眼苍苍的山农生活的穷态以及那条从未明显超越禁茶榷岸藩篱的疲敝山村经济! 去年收成尚算可以,今年至今还正要向官府交纳租米呢!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诗,作者以诗笔客观地描绘了山区县府的地理环境、风土民情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社会现象。诗的首联扣紧地名着笔,颔联承隙照题——“道中”四字追笔描写了一派初春景致。“尽盖藏”、“正输王”,诗句似乎“言情入理”,表面上看起来说明县府行政合理、法规森严。实则说明了此地农业收入税租制严峻的现状。“争道”一语“饱蕴告讦之意”,诗人初来乍到径直访问而去语气自然要严厉责怪!民户萧条情况即由乡人口气透露而出地摆出了这幅毫不可信的虚文伪饰图! 从技巧上看这是渲染其落后的时代性的封建专制社会政治背景——施政面具是多么可卑下拙;刻画一代又一代剥削者头脑里的财富攫取观并控诉封建政制压迫造成生存资源残酷占有的主题更为本诗揭示的本质问题;但是在这县府治理区域的基本横剖面却强烈折射出近千年农村的社会缩影并寓含了古今国内地广人稀地区的贫困问题的历史启示和现状探讨啊!通过侧面渲染隐透则见含蓄意味并以激发人们联类无穷而境况自见可通者尤为感人。因而这一篇章无疑要作一本一末:乡村既荒到地绝到交租贡还要在小丰中尽了刑驱妖祟之势上下播“抗捐”、“倒债”种子的可怜而可悲的山村啊!而昔日又是怎样一种令人难忘的情形呢?诗的后两联由颔联所展示的农民对苛政的不满情绪顺势推演下去:古树村头依稀见几户农家草屋疏疏地隐匿在茅草山林之间而农家又尽是贫寒的人家啊!“老翁头角多斑白”那老翁“苦节艰难身已矣”却还“饥肠嗷嗷待儿饷”啊!儿孙们也已劳瘁力竭了,而老翁也已老矣!在老翁凄厉的呼声中,诗人似乎听到了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生活的悲惨境遇的凄厉呼声!这呼声又似乎在倾诉着多少年来农民被剥削、被压迫的辛酸血泪史啊!

从以上赏析可以看出,《祁门道中即事》这首诗通过描绘山区县府特有的自然风貌、生活风情和社会弊害抒发了作者对社会底层的民众生活深刻体察的思辨情怀和抒怀感喟并在内容表达的充实度和对底层社会深层次悲惨境遇关注、折射方面作了深刻的社会启示并通过对虚浮词文的批驳以及对生活实绩的真切描绘透露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这种历史的厚重感也正是诗歌的品鉴价值所在。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