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曹彦约
已废诗坛罢酒兵,更无馀力敌分阴。
两章句好惊霏悄,千里神交信断金。
如弈棋然随手著,效颦戾亦撚须吟。
不图病客甘投老,敢与诗人作赏音。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曹彦约的这首七律,是他和友人谈论郑监庙公选诗得失的感想。郑监庙公选,指长沙人郑强,曾监郑国都门,有诗集行世。他爱好诗,每逢节日,常召集幕客吟咏诗章。曹彦约早年也爱好诗歌,但自从参加科举考试以来,就搁笔不再写诗了。
首联直抒胸臆,说自己虽然爱好诗歌,但已多年不作诗了,就像废置不用的酒兵,再也没有余力去对付阴阴不测的文坛风涛了。上句既含自己多年来没有写诗,下句说自己和友人交流的次数很少,表达自己已经不是新进诗人,无力对付变幻莫测的文坛形势的意思。“敌分阴”语新意深。阴是月光;由于疫情期间创作中断光阴虚度;意即阴差阳错地没有多少时间交流。字面上是追悔对不起友人,实际上是自谦之辞。
颔联两句描绘自己读公选的诗后所感:读罢公选的诗章,觉得它忽然新奇警策,出人意表;而千里之外的神交友人的情思,却像断金一样坚贞。这两句中用了“惊霏”、“断金”两个词语。上句说自己读公选的诗后所感,下句说自己和友人神交契合。“惊霏”二字用得很好。古人常以“霏霏”形容雨雪纷飞的景象;这里用“惊霏”来形容公选的诗文清新警策,使读者受惊而叹服。
颈联两句写自己对公选的诗作只是就事论事而已。自己虽然爱好诗歌,但也不敢随便下笔吟咏;尽管努力学作诗,但所作仍然被友人讥为效颦之作,连作诗的老前辈也讥笑为颦眉效颦。曹彦约是一个颇负诗名的大臣和政治家,称自己及友人的诗作是效颦之作,是很谦虚的谦词。自己这一辈政治家平时不敢轻易动笔作诗,只有在病中无聊之际偶尔为之而已。“撚须吟”用西汉文人赵壹事。赵壹善草书,见者以为楷书未就而欲为文章,故终年不能属一篇草字。曹彦约自嘲作诗是效颦,可见他对作诗是认真的。
尾联写自己不图投闲置散之中聊得终老而成为诗人所要寄托旨意的笑柄的局面固然不好,但是急起直追,而又反招羞辱于病后也就不足为贵了。最后一联表面意思是说自己和友人的文采并没有因受排斥而泯灭或暂蛰的事后奔走者的因好尚而得意忘形;实际意思是说:自己和友人虽然不得意于时,但文采并未因此而埋没;即使在病中无聊之际所作之诗未能得到赏识于人,但自己并不因此而放弃努力。“不图”、“敢与”二词用得很好。
这首七律用自谦和自嘲之语来称颂和议论自己的作品以及论交与作诗得失之事。这使得这首七律充满了真情实感而又语无虚发。前六句要细读才能得到较为满意的味道;用曹彦约的身份地位而言,“不敢妄下笔吟咏”,及至末了不得不作出种种矛盾语而强自宽解云云,才符合他的身份地位而又可使人发出会心之笑。这正是律中三昧。
现代译文如下:
我已多年不再作诗了,更没有余力对付文坛风涛了。读到公选的诗章感到它忽然新奇警策,出人意表;但千里之外神交的朋友的情思,却像断金一样坚贞。我对公选的诗作只是就事论事而已。尽管努力学作诗但仍然被友人讥笑为效颦之作。自己不图在闲居中成为笑柄,而敢于与诗人一同进行艺术探讨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