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听宫入琴》宋胡仲弓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胡仲弓

《听宫入琴》原文

群哇方杂奏,忽听数声琴。

天地有清气,君王知正音。

悲风生指玉,明月照徽金。

曾抚昭君怨,宫人泪满襟。

现代文赏析、翻译

古代诗歌在现代人的眼里,有时会有一种很神奇的美感,那曲音幽咽的琴声仿佛就是千年古韵,似乎仍然能在今人的心里激荡起一层微微的涟漪。这正是宋代诗人胡仲弓《听宫入琴》诗所带来的美妙感觉。

这首诗一开始“群哇方杂奏,忽听数声琴”,描绘出了一幅夜晚宫廷中的景象,一片蛙声鼎沸,这是在静夜里人们听到的声音,是生活的气息,是诗意的源头。然而就在这时,突然间琴声响起,一种静谧的诗意就此诞生。

“天地有清气,君王知正音。”这里,“清气”二字巧妙地描绘了琴声带来的美感,同时也暗示了这琴声的正统性和高雅性。而“君王知正音”则表达了对君王的赞美,暗示君王有知音之感,对这种高雅的艺术有着深深的欣赏和热爱。

“悲风生指玉,明月照徽金。”这两句诗描绘了琴声的美妙和深远。琴声在夜空中回荡,似乎带着一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悲风生指玉”的意境。而月光如水,洒在琴弦之上,更增添了琴声的神秘和美感。

“曾抚昭君怨,宫人泪满襟。”最后两句诗是对整首诗的总结,也是对琴声的最高赞美。琴声曾经抚慰过昭君的哀怨,也曾经让宫女们泪流满襟。这不仅是对琴声的赞美,也是对演奏者技艺的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赞美琴声和演奏者技艺的诗。它通过描绘夜晚宫廷中的景象和琴声的美妙,表达了对高雅艺术的赞美和对君王的敬意。同时,它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代宫廷生活的气息和诗意的美感。

至于现代文译文,我会尽量保留原诗的美感和诗意,同时用现代语言进行表达。但请注意,这种表达可能会丢失一些古典诗词特有的韵味。

夜晚的宫廷里,蛙声鼎沸,突然间,悠扬的琴声响起。

琴声如清气般弥漫在天地间,让君王感受到了正统音乐的力量。

悲凉的风仿佛从琴弦中吹出,月光洒在琴徽上,犹如金子般闪耀。

这琴声曾安抚过昭君的哀怨,也让宫女们泪水涟涟。

这就是那让人无法忘怀的琴声,这就是那让所有人都为之动容的音乐。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