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胡仲弓
携家驱宦牒,短棹泛桃源。
人语联篷屋,渔歌隔水村。
云归千嶂合,雨过一江浑。
为爱招提近,缆船杨柳根。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舟中即事
宋 胡仲弓
携家驱宦牒,短棹泛桃源。 人语联篷屋,渔歌隔水村。 云归千嶂合,雨过一江浑。 为爱招提近,缆船杨柳根。
这是一首闲适的船中即事诗。前两句交代了携家迁宦的背景,以及泛舟的原因。“桃源”,多指理想的居处,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即指此。“驱宦牒”,赶走官职的文书。
“人语联篷屋”以下四句,是舟中耳闻目见的景象。“人语”与“渔歌”两种不同的音响,衬托出水乡的幽静。“隔水”二字说明那渔歌不是从水边人家正房里传出来的,而是从别处飘过来的,因此显得特别清脆动听。同时,也说明那水边人家是很懂得诗意之所在,要追求更高层次的享受。诗人正是从这隔水传来的渔歌声中,想象到唱歌的人是过着“云归千嶂合”的耕渔生活,与世无争,心情舒畅,才有如此优美的歌声。“一江浑”,是说经过雨洗,江水显得格外浑厚深碧,这又使人想到青山隔岸,树木依流,片帆相续西去的画境。“浑”,借“浑厚”之意,“招提”,梵语音译词,寺庙之意。
“为爱招提近”中的“招提”,一语双关,既表明诗人此行是有心往山中寺庙去亲近、感受一番这远离尘世烦嚣的另一世界,同时又暗点了题中“舟中”两字,船中所得所见之江景与山中的幽景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看来似实铺叙,有放有收。“近”、“根”,是这两句的一个照应,随着景物的改变,“缆船”也有了位置上的变化。“为爱招提近”是领起全篇之结的句子,所以经它点出后,就自然而然地以“缆船杨柳根”作结,前后相应相接。由此可见诗人的安排布局之妙。
诗虽以悠然神远之思终篇,而其实在言外不无讽刺之意。宋人多宦游江南,慨叹身世者有之,随遇而安者亦有之。这首诗于闲适中寓讽喻之意。就宋代船中生活之闲适与唐代不能相比,而于此行又多不便之处:宦游、舟行、风吹雨打、自然要受到许多约束拘束。而舟中之人却以身在山中、心乐仙境而自足,不免有矫饰之嫌。这正是讽喻之意所在。
以上就是这首诗的赏析,希望能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