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胡仲弓
山寺闻晨钟,深省静中发。
展转睡不成,推窗看明月。
山馆对月
宋 胡仲弓
山寺闻晨钟,深省静中发。 展转睡不成,推窗看明月。
这是一首写月夜对山寺古钟的感受,进而领悟到人生哲理的诗。
首句点出了主题“钟”。唐代以后,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兴盛,佛寺(特别是深山古寺)也跟着多了起来。寺里的钟通常设于夜里敲响,照例是在人稀起晚的时候,也就是诗人起早床的时间。唐代刘禹锡《金陵五题·山阳驿》中曾描写过这种“野寺残灯伴夜眠”的情景:“尘中见月心已尽,溪畔赏景步未回。谁见羁游归异乡,坐听钟声度庄门。”
这首诗写的是清晨古钟敲响时的情景。“山寺闻晨钟”一句既突出了山寺的幽静,又说明了诗人在这里闲住时间之久,从侧面衬托出他对山寺生活的满足、惬意,为下文的怀乡意绪渲染了背景。“深省静中发。”因为人在入夜之后没有睡好觉,到了黎明还带着明显的睡意。清晨的钟声使他蓦地从梦境中惊觉过来。那么,“静中发”则使人联想到人们在纷乱的政事和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常常静下心来考虑问题。“深省”含有联想思索之意,这也说明他早已不是懵懵懂懂了。“静中发”三者结合来鉴赏,它正是诗人在淳朴宁静、安闲的山林生活对过去的回顾与对归乡憧憬时的思考的一种写照。由于此时此刻的心情很好,才使得山寺清晨的钟声格外引起了诗人的注意。前两句紧扣山斋独宿而将笔触从写夜到描写晨景而转变自然耐人寻味。
如果说前两句还带有些点题的话,那么下两句可算得是作者的联想和发挥,思路随眼前景色的转换而飞跃前进,用笔既富于变化而又浑然天成。山寺的生活较为寂寞无聊,一般人不容易在这种环境里待得下去,只有有他那样淡泊名利、隐逸山林的人方肯如此休闲度假。这也就引起了作者的感情移入。试想一想:清晨的时候只是偶然听到一阵钟声使他陡增乡思而怅然若失,但愈是到了接近他乡晨光露面的时刻更是归心荡漾难安眠;经过几度无眠之夜的反复体味才突然领略到了这一特殊环境的独特妙处——不是听到古钟悠扬声响以引人入眠之后展转欲眠直至睡意朦胧的意识逐渐模糊才产生的“乡思”,而是正因为起初就被钟声所吸引而渐生“乡思”意识才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这种“乡思”是伴随着对钟声的联想而产生的,而作者却将它升华到一种哲学的高度来加以认识:“展转睡不成,推窗看明月。”
这两句用意十分明显:一是照应上句中以月照夜归之人出现之际那样一而再、再而三地说明深夜不寐乃是由静夜所引起;二是借用常人所感受而又非常忌讳的那句粗话来表示月夜、清净寺、有情人都笼罩在这一层淡淡的烟雾之中以使其超凡脱俗了;三是勾画出一种月夜归人的生动形象以代替作者本人思乡恋人的苦闷心情而作含蓄的表白;四是把本来不相连系的两件事物——钟声与明月联系起来加以描写并作为彼此关照的纽带。这样,就使诗意的表达既显得空灵流动又富有深情韵味。
以上就是这首诗的思想艺术特色。语言平易近人明白如话而又富有节奏感;它像是对清幽山景所发表的一番赞美词,又像是纯属联想而不带具体情感色彩;它在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与感受中浑然天成又表现出作者的用心所在。作者并没有对生活作琐屑的摹拟和客观的描绘,而是将丰富的生活感受加以概括和提炼而成为富有哲理性的东西;这种感慨人生哲理的方式是与作者对山寺生活的特定感受相结合而融合在一起的。所以这首诗写得简练传神而又意味深长它表现了作者在归乡途中的寂寞心情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虚度时日的感慨和对往事的回忆等丰富感情内容而又具有韵味无穷的特点。
从整首诗来看语言风格平易近人而又自然清新。它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化俗为雅、变俚为庄:在对山寺生活的一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