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胡仲弓
高僧曾住此,长对佛炉吟。
萧寺有兴废,清名无古今。
禅心秋水莹,灯影石坛深。
不见鬼神泣,空闻钟声音。
清吟寺
现代文赏析
在古时,有一位高僧曾在此居住,他经常对着佛炉吟诗。这座寺庙随着岁月的变迁也有兴也有衰,诗人的评价却不因时间的推移而改变。深秋的寂静之中,他的心灵仿佛像晶莹的秋水一般通透。灯光下的影子映射在石坛之上,愈发显得深沉。已无那鬼神凄厉的哭泣,只剩下寺庙的钟声在静谧中回荡。
这是一首典型的禅意诗,表现了诗人在游览清吟寺时的心灵体验和感受。
诗的首联点出了寺庙和其主人,“高僧曾住此,长对佛炉吟。”描述的是诗人在游览寺庙时所见的情景。这句诗在时间的纬线上回溯到了一个历史节点:一个曾在这里住过的禅师,他常常对着佛炉吟诗。这一联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清雅而富有禅意的画面。
颔联“萧寺有兴废,清名无古今。”诗人对寺庙的兴衰进行了评价,认为寺庙的名声无论古今都是清白的。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寺庙历史的思考,也透露出他对历史变迁的淡然态度。
颈联“禅心秋水莹,灯影石坛深。”描绘了寺庙的静谧和禅师的内心世界。秋水莹然,象征着禅师的内心清澈透明;石坛深处的灯光,则象征着寺庙的宁静和深沉。这两句诗将寺庙的静谧和禅师的内心世界融为一体,使读者感受到了寺庙的宁静和禅师的深邃。
尾联“不见鬼神泣,空闻钟声音。”表达了诗人对寺庙鬼神传说的否定,同时也强调了寺庙的宁静和超脱。鬼神的故事在这里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寺庙的钟声在静谧中回荡。这一联使得整首诗的主题更加鲜明:宁静、超脱、禅意。
全诗通过对清吟寺的描绘和评价,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领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沉的内涵,成为了宋代禅诗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