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释永颐
水边三月芳菲晚,杨柳楼船拥万家。
浩浩歌钟迷白日,不知烟寺落桐花。
湖上春晚
释永颐
水边三月芳菲晚,杨柳楼船拥万家。
浩浩歌钟迷白日,不知烟寺老僧归。
译文:
暮春时节,杨柳依依,诗人站在湖边,只见一排排依依的杨柳下停靠着许多船只,岸上垂钓的渔夫正三五成群地交谈着,好一派热闹的水乡春景图!就在这诗人陶醉于湖光山色间时,一阵饭香夹杂着动听的歌舞声从湖边的寺庙里飘出,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就在这轻歌曼舞中,日暮的夕阳显得更显苍茫。
赏析:
诗人用“三月芳菲晚”点明暮春的季节特征。芳菲一般指落花,此诗开头就点明“晚”,则花落之后,春光已逝,别有一番凄凉的情调。这种情调并不因“杨柳楼船拥万家”有所改变。杨柳夹道,楼船靠岸,人烟阜盛,一片繁忙。但“浩浩歌钟迷白日”句陡然一转,说明原来这是一场狂歌豪饮。这里用“浩浩”来形容歌声之盛,用“歌钟”指代音乐。音乐之声迷住了太阳,把游春的人们带入一种欢乐的极致。然而这欢乐醉人的歌声、舞蹈,却把寺庙前的烟寺淹没在桐花之中了。这桐花是暮春之花,白的桐花正从佛殿飘落下来,与寺庙的钟声、歌舞的歌声汇成一体。它以一种宗教般的超脱、恬淡、静穆、平和的气氛来衬托湖上的歌舞之声、歌声之盛。那种变浓重为淡远的暮烟晚霞把这种气气氛调起来了,极有意境,人们在迷惘怅惘中也品出许多错综的情调:它并不静谧淡泊,但又是从容闲逸的;它声势浩大喧嚷闹猛但却是及时行乐意味浓烈的。“不知”一词也突出地表达了世俗欢乐及时行乐的浪漫情味。
全诗写景如画,笔调轻灵,声色并茂,给人以极美的享受。诗人巧妙地以景显情、情因景生,将诗情、画意和禅理融为一体。此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独具一格,在思想境界上则给人一种淡泊宁远、乐观向上的美感。这就是它的特色所在。
读这首诗你会不由自主地走进一个天高云淡、清泉石上流的大自然中。那里的花草在春风里缓缓地微笑着。人们热热闹闹地过着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夏日的热烈奔放带来了人间一片活气生气勃勃、烟霞升腾的景象。那浩浩的歌声和箫鼓之声不绝如缕,那白日和烟霞也似乎在微微地摇动着和缭绕着。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和谐而富有神韵。这就是释永颐的《湖上春晚》给人的艺术感受。它以一种淡泊而高远的境界使人陶然欲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就是艺术创造的魅力所在吧!
总之这首诗从形式到内容都表现了宋诗的艺术特点。它含蓄而富有神韵,从意境格调上说确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美和韵味美。它的思想境界也很高。在紧张激烈的市井生活之余人们在紧张疲惫的生活之余唱出轻松愉悦的歌声尽情地享受人生的欢乐体现了哲理意蕴的美感价值这也许正是这首诗的长处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