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送通判刘国博》宋释重顯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释重顯

《送通判刘国博》原文

为星当贰职,权化不相饶。

白屋如多恨,清风何处消。

岸鸥窥天旆,天辟看陞朝。

别有生灵意,寒枝未变条。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诗题是“送通判刘国博”,通判是宋代的官名,是“签书”某州、府、军等诸房公事的意思。刘国博是刘通判,是当时一位年轻的官员,他才华出众,深受重用,被委以辅佐知州的重任。诗的首句直接揭示了这一主题:“为星当贰职,权化不相饶。”诗句描绘刘国博为新的明星,一颗当任次官的星星,言简意赅,把一个年轻人才俊的新官任命介绍给了读者。“权化”一语双关,既可以指刘国博知州属下的地方工作,也可引申为他对老百姓的教育和感化。一个“不相饶”三字,又形象地展示了这位年轻官员的严明刚正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

诗的第二句:“白屋如多恨,清风何处消。”刘国博到任的地方一定有不少人怨恨。“白屋”是“白墙黑瓦”的简朴房屋,一般是贫苦人家的住所。这也许与他长期的官宦生涯有关。但这种情势一定要改变,如果让这样的大好时机从眼前白白流失,就会遗恨千古了。“清风何处消”既是“待吾庐”的比较与推断——老百姓必将会获得多么巨大的利益呀;同时也是写知州的素质:“多行一文、多闻一见”,“疾风知劲草”等淳淳教诲又使这个群体拥有最淳朴的情感。惟此知民、爱民的群体良吏才有尚俭的白屋和不吝惠风,做到廉政高效,反之反之。“别有生灵意”又是一针见血的吟咏出重回乡土人民心愿的高质的诗句。“别有生灵意”进一步告诉读者最贴近官衙之要:谁想“走后门”“吃哑药”“暗撑腰”给统治者的麻烦乃至困苦来一个大甩手?此一针见血,因为如果任由这种状况发展下去,就可能成为封建统治者自身的一种历史遗患。而解决这一历史遗患又需要“以史为鉴”,也正是在这一点上,诗人别有生灵意。

第三句:“岸鸥窥天旆,天辟看陞朝。”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刘国博到任时受到岸边水鸟的关注。这既是一种象征——象征着刘国博到任后百姓的喜悦和欢庆;又是一种反衬——正是由于刘国博到任后百姓的喜悦和欢庆才吸引了这些水鸟的注意力。

第四句:“别有生灵意,寒枝未变条。”诗人用“寒枝未变条”来比喻老百姓生活状况的变化。在诗人的眼中,“寒枝未变条”不只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而且更是对刘国博到任后所取得的政绩的诗意概括。

这首诗以饱含感情的笔触歌颂了一位年轻官员的政绩,语言朴素自然,感情真挚深沉。

以上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至于现代文译文,由于诗歌所蕴含的意义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文有所不同,因此我无法直接将古诗翻译成现代文。但是,我可以尝试用现代语言表达出诗歌的大致意思。

这首诗的大致意思是:你作为一名新任官员,你的权力不减当年。在简陋的房屋里的人们有许多怨恨的事情,你到任后将会带来清风吹散这些怨气。岸边的水鸟将会注视着你前来的仪仗,将会看到你在朝中开辟的新局面。你的到来将会给百姓带来新的生活气息,就像寒枝未变条一样,一片生机盎然。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