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李流谦
旧闻修觉寺,苇岸却维舟。
句法雄千古,山形尽数州。
野宽仍据会,江合却分流。
畏暑犹如此,吾方事远游。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过新津游修觉山
宋 李流谦
旧闻修觉寺,苇岸却维舟。 句法雄千古,山形尽数州。 野宽仍据蜀,江合却分流。 畏暑犹如此,吾方事远游。
此诗首联写诗人乘船沿着弯曲的河流,循着岸边苇草丰茂的小路,来到了旧名修觉寺的新津名山——修觉山前。苇岸指曲曲折折的河岸,长约四五里。在芦苇摇曳的岸边停船,颇有些“曲径通幽处”的味道。
颔联将新津的著名山水描绘得非常精彩,给人雄浑阔大的印象。据传蜀中自古以来就多英雄,群英荟萃,文人辈出。而诗人登上山来,俯视全城,更觉得新津地势雄壮,山水形胜,不愧为天府要津。三、四联是诗人对眼前景色的具体描写。诗人用“野宽仍踞蜀”、“江合却分流”高度概括地描述了修觉山的旷野开阔、江流的弯转曲折。“却分流”,在这里是用典,《述征赋》:“沫水归其分流”。但在这地方就是旧时的八阵图,蜀汉丞相八阵图一部分就是依托于此。“依江汉之牙(牙即要隘),状牛耳之皱。”这一切真是典型的、多层次和步步深入的空间构筑:具体事物交错地交织成一个横着身子开口的大十字:半拱曲张的高岗切断了下行之道。该地形应是准备打伏击战——等穷凶极恶侵犯领土者上门:又是一列缘江布岗的小城堡簇成的防线外城呢,岗下又是一带清流环绕;岗上却是诗人的“苇岸却维舟”了。这里以物拟人,“句法雄千古”的山势俨然是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山形尽数州”的岗峦又何其分明像高卧吟诗的老仙翁——正是古人所谓“山有灵而人则杰”之意。
尾联“畏暑犹如此,吾方迹远游”表达了诗人的心情,在这盛暑之时,登高避暑如此满意,可见这里是一块胜地了。照此看来即使按章做事,也应能举有所得的物得于此矣。”也就是说到此处仍留下很好的遗迹让人想象去实现而已远游多指向出京外出征做官而言。此诗以游山为线索,从“苇岸”起承上过渡到“远游”,又以“畏暑”衬托“游山”之乐,最后以“吾方迹远游”作结,全诗起承转合皆自然流畅。
这首诗,运笔奔放自如、纵横跌宕、富有气势。“吾方事远游”,抒发了诗人对于从政的愿望和决心。诗里说登上这座雄秀的山峦便可挥毫泼墨、写出一篇杰出的文章——如果朝廷起用我必以忠心之力保境安民且有望把个宋朝提升到泱泱大国境界!给人激励奋进之情;山水的喜人如绘不仅登临之际纵情欢乐尚且有种种纪念的“遗迹”令人景慕向往。(加上第六题共有六幅插图……)“当现在攀登高峰之际,已可遥想未来在峰头留下‘遗迹’了。”(见《宋诗鉴赏举隅》)
译文:听说修觉寺这里很美,沿着苇岸我们停船上岸.你雄壮的诗句使千古闻名,山势也把整个州城包含.宽阔的原野还连着成都,江水与河水在这里分道扬镳.暑热我也来到这里避暑,我正准备到远处去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