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观李思训幸蜀图》宋朱翌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朱翌

《观李思训幸蜀图》原文

上青天路最崎岖,藏日擎天却有余。

既验六龙行万里,始知一卒当千夫。

望云骓稳无前马,带雨铃鸣动属车。

纵有将军天下笔,不如无逸旧时图。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朱翌的这首诗,是一首观画感怀之作。画的是唐宗室金吾将军李思训因奉命扈从明皇入蜀,明皇骑六龙,千骑驰骋,一路云程雨驿,翻山越岭的情景。

“上青天路最崎岖,藏日擎天却有余。”青天,喻指帝都长安。蜀道难行,故曰“最崎岖”。蜀地四塞,山峦重叠,故曰“藏日擎天”。一写其高,一写其大,一写其险,绘出了一个令人眩晕的景象。赞颂了帝都长安的地利和天险。“却”字又赋予了李思训的青天一轴以神奇无尽的意味。古人有“咫尺应须论万里”的说法。本诗“藏日擎天”和“幸蜀图”题画名结合,便使人感到这幅图不但能使人如临其境,而且能让人如置身云天之外,俯瞰着令人晕眩的山川形胜。

“既验六龙行万里,始知一卒当千夫。”六龙,用典失切。明皇幸蜀,道路险阻,马不停蹄,故以“行万里”概括沿途见闻。与幸蜀同时的另一件事是蜀将花英之乱,镇将崔玄在急报频催下斩卒百余人以为明皇开道。“一卒当千夫”,则以具体的、个别的事例来理解、演绎“行万里”的含意,表现蜀道之艰。“既验一卒当千夫”,补足了幸蜀之意:“一车一步折旋艰”。整个句子的韵脚也跟前面的幸蜀句接近。这类嵌入法又是修辞上一常见之手法,有的分押长短调和声叶而无丝毫痕迹,毫不用讲究的诗人当然是绝对不行的。

如果说前面是规劝蜀地士兵珍惜王侯开国所赐之富贵,那末下面两联则是宽慰明皇和李思训了:“望云骓稳无前马,带雨铃鸣动属车。”明皇銮驾既已出发长安,李思训就只能在后面画幅图画表示记念了。“望云骓稳”,像朱景玄《唐朝名画录》中所说,“内厩之马岂是穷士坐乘之”啊。如果不是这场“疾雨”,还应该可以更加明白的画出驰车(即车仗)以及车马带雨铃声了。“无前”、“动属”正好对着前面的“行万里”进一步刻画图形,进一步强化所见的感喟;所写之物、所感之事和所抒之情完全合境。“望”字复词成句,“稳”字冠乎其上;然无此“望”字就失却瞻望之意;无此“稳”字则阙无由赞叹跃进一层之意。所以非此两字不可,这就跟一般的描摹事物的字面是不同的。

尽管这幸蜀图有些地方与明皇之事不相符合(比如不是“銮驾”,比如明皇骑的是白马而非“骓”),尽管朱翌题此诗时还没有见到关于花英之乱的记载,“纵有将军天下笔”,不免有作诗过分夸饰之嫌。然而朱翌毕竟还是借题发挥以抒发己意:“不如无逸旧时图”,与其贪图安逸不如居安思危。这是全篇的主旨所在。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用典多而切。从形式上看有嵌字、有双关、有押韵、有对仗等修辞手法;从内容上看则显得含蓄而多变化。

以上就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