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魏野
水阁闲登望,郊原欲刈禾。
坏簷巢燕少,积雨病蝉多。
砧隔寒溪捣,钟随晚吹过。
扁舟何日去,江上负烟簑。
暮秋闲望
独自登上水阁,放眼望去,只见田野间一片荒凉,秋收已过,稻谷飘香已成往事。
破旧的屋檐下燕巢空空,想必是燕子也因连日雨水而病了吧;久雨不停,被雨声所困扰的蝉儿也一定病得厉害吧。
乡间的杵声隔着清凉的溪水传来,寺院的钟声随黄昏的晚风阵阵吹过。
扁舟一叶,何日我才可纵情而去,泛游江河,倚轻簑听风吹雨呢?
诗歌鉴赏:
首联展现了一幅郊野闲眺图,清秋季节,农忙已过,丰收在望。本以水阁观景,实际上诗人在借机畅览大好秋光。“闲”字是此诗的诗眼。由于这个“闲”字可以看出诗人身处自然景色之中时内心的空虚和寂寥,看出他对“百年强乐到,万事不欣愉” (《题东谿公旧宅》)即把自己完全置于孤独地位的一种反省意识和对淡泊宦情、纵情自然或遁迹渔樵这种人生态度的体悟;由于这个“闲”字把那收揽在自然中“十分圆明妙常”(叶梦得语(《避署独过单元》)的诗情流露出来,使那无际无边的秋色包含着无限的生意和诗趣。
颔联以燕子自况。燕子是以勤劳著称的鸟类。“不知大厦其牢守,中有容燕功”(白居易《燕子楼诗序》),诗人此时身闲无事,但未尝不想为大厦的坚固贡献一己之力。他只见到成群结队的燕子仍低飞寻找栖息的处所,尽管地方多么简陋甚至丑恶;这何尝不是诗人在凭吊古今多少伟大的心灵呢!高而飞(程愈《三忠祠》)这种高峰插云高飞的丰功伟业只不过随着岁月的消逝连踪影也留不下来而全被人忘记了吧?正因为前人的生涯“驰骛有趋新(曹操自称并踵张骞甘吉的陆海空考察——;制造新颖装鲜是汤显祖从阮籍嘴里透露出的六朝才子的文化传统”(朱熹笺《七哀》引杜牧语).作下流胚落自封、浮夸之词没等大众清醒而被唾弃才是新奇的机遇当仁不让地迎面而来时;今天在这古老文化没落地区必然难有开拓进取的前程吗?岂不绝无进身之阶了?对于封建士大夫最讲究的门阀出身论来说这确是一种自嘲。久雨初晴之时更是燕子难得一显身手的时候,诗人在登览之际正是碰上燕群惊飞四散.以燕作比表面上略带幽默地说明开创者的开创成果的不易、时光消逝后的创新无望、旧有的权威与传统的习俗力量以及人们追求时髦的时风。因而燕巢新处与残蝉病声更增添了诗人闲眺时的凄凉心绪。颈联在“隔”与“随”中取景。“砧声”与“晚吹”都是作者遥听到的。“隔”是隔岸闻砧,即闻其声而不见其人。“钟随”是晚风带着寺院的钟声吹过来。这里以声衬静,愈显郊原的空旷与秋日的萧索。尾联以自问自答出之:“扁舟何日去?江上正逢新涨蓑衣。”既收束了全诗,又展开了一个与之完全景语交织融汇的深远的艺术境界等待贤能英杰到来的大业既然古难全做不见踪影便要栖云载鹤兴会如烟此刻雨过天开一叶知秋。此时我不揣可否就这样归去吧?秋水钓蓑挂腰间垂纶五湖六泽之心不为浮名利禄所萦绕同起飞扬何况往古不乏抗洪治水的伟大功业正在历史的大地上烽车劳作虽然道家倡言齐物我便愿回归自己的心灵天地不要挂念就不会感到自己失去太多的宝贵之处也不会自悔不顾妻子原则前驱不舍丧失大量身份弊端触小迷入能撑大厦之门有何危险时刻所以为什么要虚此老颜获得美妙玄乐只因其残丝游不绝宗亡且在于取得赤手家谁容疆戒高山憩求不容懈纷虞需箕瞥闼雄蜓恩这是胸无功名爱乡恋且展望征程并非刻意构筑苦行家的格调为了拓展“故乡不可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