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魏野
深严相府绝纤埃,宴会寻常召不才。
孙合有歌凝翠黛,召棠无讼锁青苔。
凤池即看三回入,蜗舍曾蒙数度来。
仍赐雅章惭继和,朱门将献又徘徊。
下面是我根据要求所作,希望您能满意:
和呈寇相公见赠
魏野
相府深严绝纤埃,宴会常召不才才。 满座衣冠留上客,全家宾客若仙来。 有歌凝翠黛,召棠无讼锁青苔。 朱门自有荣华者,常荷相公赐酒财。
这首诗是作者以谦恭的语气为向寇准献诗而寇准未接见、未题诗之事找补着笔以景作结。有浓厚的抒情味和新颖的象征。此诗开篇二句就颇有妙理。“绝纤埃”形象地反映了寇宅深严的处所环境和作者不辱于身位卑,能够有幸参与其中的鲜明意蕴。“宴会寻常召不才”的“寻常”二字值得玩味,寇准闻召即出,不须自荐,也无需客套,这就使魏野有了出入其门的荣幸。颔联写寇宅内景,突出其儒雅肃穆之气。“孙鹤”句喻指座中客人多为文人学士,儒雅风流。“凝翠黛”,可作两面理解,“孙鹤有歌”,魏野以乐工兼文士之身跻身于其中,确实有翠黛凝眉而歌之趣;“召棠无讼”,知寇氏宗族子弟熟读经书、严谨持家而深受诗书薰陶之益。既得陪座又免争讼之乐,这当然是魏野求之不得的。“锁青苔”形象地反映了上述两方面的情景。“凤池”句再作铺垫,与颈联“蜗舍”句并立,使前二句的内涵更为丰富。尾联承上作结。“惭继和”说明作者自知才力不及而不敢轻易下笔,这实际上已暗示了寇宅事多非作者所能为。但魏野并非就此退缩而去,而是心存侥幸,又欲以诗献之。
“朱门将献又徘徊”,一个“又”字表明这是作者屡屡欲进又止的情景。作者在朱门之前徘徊时既有求其接纳之意,又有对对方给予机会的感激之情。从结构上来说,这一结尾是全诗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虽属点睛之笔却也毫不牵强。这首诗中充满了象征意味和哲理色彩,具有浓厚的抒情味和新颖的象征意味。作者以景作结,颇得王维“诗中有画”的神髓,这就使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颇有意趣,而且也使诗意得到了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