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钱谦益
光风忽漫转寒林,岁旅重光气蔚森。
八极地标铜柱界,四游天覆铁桥阴。
关河夜采还宫曲,花鸟春回望帝心。
长白一山仍汉塞,卅年松漠怨秋砧。
后秋兴八首
辛丑二月初四日,夜宴述古堂,酒罢而作
光风忽漫转寒林,岁旅重光气蔚森。
八极地标铜柱界,四游天覆铁桥阴。
夜采关河还宫曲,春回花鸟望帝心。
长白一山仍汉塞,卅年松漠怨秋砧。
钱谦益《后秋兴八首》之第一首的笔墨虽然不同于传统的怀古之诗,但他仍是用了虚笔的手法。在这组诗的前两联描绘的是一派辽阔秀美的山河,山林茂盛,松涛阵阵,气候宜人,正是晚秋的寒气将到来。四野茫茫,这是大地的尽头,却以“气蔚森”三字来形容其生气勃勃的样子。一个“地标”字,一个“天覆”字说明了祖国河山的广大。这里的铜柱界即祖国边境上的铜柱、界山之类边境标志物所在地,表现了国疆的辽阔;而铁桥阴则是描绘天空,虽无具体物象,却包涵了高耸入云的山川景物。这是想象中的长城北国在秋天时景象。如此高远的意境乃是写“初四夜宴述古堂”之感受所及,当非实景而为虚景。但诗人却把这想象中的景象写得如此生动真切,足见其胸襟之博大。
颈联中的“还”字与“初四日”夜宴相照应,分明是诗人把宴席当作“还宫”之所,所以能写出这欢娱之声。花鸟本无情之物,但诗人在诗中却赋予了它们以人的情感。“春回望帝心”,在春天又见到诗人昔日所宠爱的人儿了。这一联诗化了的词句充满了欢欣鼓舞之情。诗人以铜柱界与铁桥阴作为背景,更显得这欢声笑语之乐。这一联虽是写乐景,但诗中却寓有深刻的哲理。大凡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风霜雨雪等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变化之中。春去秋来,时过境迁,但人间却有许多事物却久长不衰,甚至不断扩大发展。就以祖国来说,她的疆域国界是不断扩大的,而作为边塞的雄关要隘如铜柱、铁桥等标志物更是久经沧桑而不衰。因此铜柱界、铁桥阴等字面意象中都寓有历史久远、国力强盛之意。诗人把自然界的季节变化与祖国历史的久远变化联系起来,抒发了爱国之情。
尾联两句“长白一山仍汉塞,卅年松漠怨秋砧。”是虚实结合。“长白一山仍汉塞”是说长白山仍是我国北方边境要塞之地,它与东北松漠之间连绵不断的秋日捣衣声传达出国家时局的严酷和边塞生活的艰辛。“卅年”即三十年,这是言其长久以来。“松漠”点明其地理位置。
本诗既描写了诗人在时局的艰危和逃隐之路的难觅之间对过去的追忆与哀叹以及长夜思归不得的苦闷心情也寓有深刻的历史哲理思辨。表现了钱谦益身处江山如此多娇之时而又爱又忧又悲的心态及其追慕古人高风逸韵的情致和身世之慨叹。诗人通过描述一派雄阔而又多情的江山景象,表现了诗人的胸襟情怀及对历史变迁的哲理思考。此诗既继承了前人怀古的传统,又融入了诗人对时局的独特感受和深沉思考,可谓言近旨远,含蓄隽永,从意境上来说可以说是比兴寄情山水之作而物犹在,志犹存者也!整体赏析起来有苍凉感慨之意 ,于典雅蕴藉之中蕴含悲壮之情! 清人赵翼曾说过:“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在国家多难之际,钱谦益逃难中不忘作诗述志述怀,“重岗断望添幽思”,表现了他对现实和历史的深刻反思和感悟!
全诗写得苍凉悲壮、意境深远、语言质朴、意味隽永!钱谦益的这首七律不愧为一首佳作! 这首诗总体来看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质朴含蓄、苍劲有力!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胸襟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