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高斯得
劳牵迫吏道,僒洪縻拘。九春回尘土,一迹园林无。直此休沐暇,偕我良知娱。残梅谢众卉,初柳荑僵株。四运巧相斥,流目悲荣枯。俯仰潺湲沫,恻耳弥惊吁。故山渺何在,漱石良辰徂。为邦岁已期,宣城可归与。执柯勿睨视,州有达士模。
宋诗中的这首《吏道》,写的应当就是诗人在长期官场中久困以后的一些心理和感觉,细细地读来,感触还是不少的。
开头四句,“劳牵迫吏道,僒洪縻拘。九春回尘土,一迹园林无。”在漫长的官吏生涯中,诗人觉得被差遣在州县基层的小吏役中疲于奔命,觉得是被羁绊在各种繁重的社会束缚中。春天的九春时节,是人们难得的闲暇时候,而诗人却只能带着一身尘土,到处奔波,却仍然是一迹园林无,没有一点自由。这四句诗,很有点《归去来辞》中“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的感慨和无奈。
“直此休沐暇,偕我良知娱。残梅谢众卉,初柳荑僵株。”后面的八句诗转入欢快些,在一个适当的机会,诗人有了一天的休息休假,有了可以和良朋知已聚一聚的时候。看着凋落的梅花和刚被扶起发芽的柳枝,他对于大自然的巧妙变幻——一枯一起,一回一荣,感慨不已。这时候,他的思想在放松的休憩中又活跃起来。
“四运巧相斥,流目悲荣枯。俯仰潺湲沫,恻耳弥惊吁。”这里说的“四运”,是指一年四季中时光的运转,也就是《周易》中所说的“四时成岁”。春夏秋冬,寒暑相推,运动起来无不显示出其巧夺天工的能耐;然而它们又是那么的令人感叹。诗人的眼光落在了荣枯的变化上,“残花柳絮纷似雪,春风何事又成阴。”自然界的变化让他黯然神伤。再加上他对一些现象加以巧妙组合:泉水潺潺,浪花滚滚;落花碎玉,柳絮飞扬……流目视之,不禁使他发出一片悲叹和唏嘘。“恻耳弥惊吁”这一句与他抬头观花树所引起的情感产生了很大的落差。如果说前文的一些情景引发了诗人的悲秋情怀的话,那么接下来的这一句中的慨叹却是非常现实的民生问题所引发的了。
“故山渺何在,漱石良辰徂。”由于长期为官在外,对于故乡已经是很陌生了。想到自己已经浪费了多少美好的时光,他不能不感到一阵阵的悲情疾叹。
“为邦岁已期,宣城可归与。”这两句是诗人对自己为官一方的总结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岁已期”三字点出了为官的时间,“宣城”二字点出了为官的地方。最后一句则是诗人的心声——他想回到故乡去了。但是诗人并没有直接说我要辞职回家,而是说“执柯勿睨视”,让我用我的才干和眼光为你们做点事吧!这其实是一种委婉的推托之辞。他在宣城已经做得很好了:他上任不久就革除了两个奸猾的县吏,为民除害;他还清理了一些冤狱,使一些人得以昭雪。在最后两句中隐藏着他的身世之悲、宦海之叹和对宣城之民的深情厚意、拳拳之心。
总的来说,《吏道》这首诗写的是诗人高斯得在官场中久困以后的无奈、苦闷和抗争、追求。他在诗中用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手法表达了自己的一些真实情感和思想。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那颗不安于现状、积极进取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