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叶梦得
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转盼东流水,一顾功成。
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
原词主要写“八公山下”,再远及到寿阳一带。这里有决口的黄河和陈胜吴广的古战场。都是革命力量的滋生地也自然是作为历史主流抛弃,且时而牵连京城方向的决择地点。“骄兵南渡”,可以是国事的描述也可以对危机无法力挽的情况的具体体现。用夸张的笔法表现决口的惊险之处也是十分贴切的。“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矛横。转盼东流水,一顾功成。”回首前尘,也多少带出作客他乡、今是昨非的情感内涵。这里和贺铸的原作,一个比较明朗一个比较含蓄,都收到了形象上的艺术效果。
在诗中,“八公山”的“八”字,“寿阳”等词都可能是象征性的数字,可能寄寓着作者一些复杂的情感。就象杜甫在北征中写到“八家子弟七十万”一样,是有着复杂情感的集合的。至于山名,城名等等更是这种情感集合的象征。这种写法也是词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之一。
下阕开头作者将眼光远扩,把个人的历史和现实社会、国家民族命运结合在一起写。古人说山高水阔,这是何等的境界和气魄!这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眼前的八公山麓尽管废墟处处,遗情绵绵,恰如南宋朝的乱世景象,悲情四溢,尽管危机四伏、豪杰却难找出没个问。“壮志淘沙空”的社会是不得不令人怆然以悲的真实的心中幻境。所以说这种笔墨是非常合乎词人直抒胸臆的方式的,但也只不过是为回锋逆转蓄势罢了,说到本旨之处一笔又拉回到哀怜古都兴衰伤楚而年事老衰旧梦全非。“千载客倦影何穷?笑衰庚逢今冷、向孤松”。以为一生悲哀难过在于明暗两面的事物不息轮转却又要活在再无力成就一点兴废小志的时间:天地远寿,兴衰人物却在经常换手而且复与我一刻流逝同样的迅速的情况下可见也要愁思很深绵久以至于亘古永恒啊。于此可想当日的气宇当然有所去凡阔老而成虚活状况的出现矣吧……此外怀旧放说之作中也可谓作者晚年归隐之作的前奏了。
就这首词来说内容含蓄委婉但又奔放曲折,极尽变化之妙。这也许正是此词吸引人之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