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李曾伯
久欲乘槎去,间阔几仙尘。乾坤炯炯不夜,造化抑何神。谁道二分无赖,到处一轮都满,天未始私人。今夕果何夕,非夏亦非春。
风露下,明作哲,圣之清。纷纷浮世代谢,燕客与鸿宾。欢恨离愁尽扫,谢赋鲍诗高束,一枕听严更。尔自屋梁落,吾已醉醺醺。
《水调歌头·再和》的创作灵感来自于作者李曾伯对于自然的感悟和对历史更替的思索。他在久违重逢之后,希望能像古代的航海家一样,乘着木筏,跨越时空的界限,去探索宇宙的奥秘。然而,现实中的乾坤却如同不夜的明灯,展现出一种神秘的力量,让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词中提到“谁道二分无赖,到处一轮都满”,这表达了他对自然规律的欣赏和赞叹。他看到天上的明月,无论在任何时候都显得圆满,不禁感叹这是天道的无私和公正。而“今夕果何夕,非夏亦非春”则表达了他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也暗示了他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词的下阕,作者通过描绘风露下的清冷景象,表达了对圣人之清的崇敬。在作者的眼中,“纷纷浮世代谢”是大千世界的必然规律,如同燕客与鸿宾,不断地轮换登场。这也暗指历史的更替,不同的人物和事件交替出现。在这个过程中,作者的喜悦、忧愁、离别等情感被一扫而空,仿佛一切都已融入那高束的书籍之中。他悠然自得地陶醉于书香之中,甚至在梦境中听到更声,暗示了他的沉静与释然。
这首词的艺术魅力在于,它通过对自然和历史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憧憬。它不仅仅是一首抒发情感的作品,更是一部展示作者内心世界的艺术佳作。
现代译文如下:
我一直渴望像古代的航海家一样,乘着木筏跨越时空的界限去探索宇宙的奥秘。然而现实中,乾坤却如同不夜的明灯,展现出一种神秘的力量。
我感叹自然的规律就像那二分月圆一样令人欣赏和赞叹。无论是何时何地,月亮都会如约而至,充满生机和活力。这不禁让我思考今晚是何等特殊的日子,它既不是春天也不是夏天。
风露下清冷世界更显圣人之清的高尚品格。在历史的更替中,像燕客与鸿宾不断轮换登场。欢笑和忧愁离别都被一扫而空,我把自己的心沉浸在书籍之中。无论是谢灵运的诗赋还是鲍照的诗篇都被我珍藏起来,任由自己在书香中陶醉。在这个过程中,仿佛听见了更声,那是严寒冬夜的声音,而我却仿佛已经醉意醺醺。
这就是这首词所传达的信息:它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憧憬,同时也让我们领略到他对自然和历史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