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李曾伯
要识披图际,还同枉驾时。
未应成否论,汉德有兴衰。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华明堂,坐落在山水交融的重庆市郊,古朴庄重,与周围的景致相得益彰。此诗开篇便表达了作者对它的深深喜爱与赞美,同时将之与前来重庆赴任的情景联系起来,展现出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壮怀激烈之情。
“要识披图意,还同枉驾时。”这里巧妙地化用《尚书·洪范》的典故,“满招损,谦受益”,这位莅临川东赴任的新刺史表明心迹:遵从以忍辱谦和为怀的政治方略。“枉驾”,就是枉驾过访,语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我识您贤名知才望,特来拜访。“未应成否论,汉德有兴衰。”这里运用了类比的手法。汉朝的兴衰,固然由于天时人事,然而也与是否虚怀若谷、广纳谏言有关。如果固步自封,刚愎自用,即使有如圆圆的玉环这样的宝贝,也会被轻易地遗失掉。而如果像李曾伯这样虚怀若谷、善于纳言的人来治理一方的话,那么即使不能马上取得显著的成效,也不会出现大的偏差。
“要识”二字总领全诗,以下三句皆由此点展开议论、抒怀。“披图”,指览图决策、谋划。唐代宇文士及《圣制幸梁山顿而成颂》:“神图该洽,握图既升。我御亲纡,周行一昕。”按此诗之意,“未应成否论”便是识得乘舆播迁、艰难创业时世之“披图”,这便隐含着一种报效之意。所以接下去以汉代唐的治乱兴衰来谈治理的得失和纳言进谏的重要性。
此诗首尾两联出句与下句均紧扣题意“重庆阃治十咏”,中间两联则是对首联的印证与发挥。全诗议论纵横、词采壮丽、爱重之情洋溢其间,富有抒情色彩。整体上看,这些议论发言恰如其分地表达出一个朝廷命官应有的进退审慎、虚怀自持的高超修养与博大情怀。总之这是一首情感激越而又言辞诚恳的诗篇。